分卷阅读430(1 / 2)
的任命,摇身一变成了合法的封疆大吏。
他们于法理上高枕无忧,只需要象征性地向朝廷朝贡,名义上扫清境内匪寇,畅通商路即可。但手中的重兵,一兵一卒都未曾削减,依然割据一方,牢牢掌控着治下的军政大权。
他们坚信,重兵在手,无惧天下变局。
对于那议席之策,大诸侯一开始只是当做一场无伤大雅的政治游戏。
他们或精心挑选,或随意指派,纷纷派出了自己能够控制的议官入朝,参与那所谓的天下议政。
然而,他们渐渐发现,当今的朝政果然如使者所言,由投签决断。只要己方阵营的票足够多,便能影响国策。
他们不在中枢,但提出的议案,偶尔还能被多数票通过。
一时间,诸侯都开始暗中角力,试图在朝堂上安插更多自己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睢阳的议事阁中悄然展开。
而那些被朝廷刻意忽略的小诸侯,则迎来了灭顶之灾。
孙坚,被新任扬州牧的袁术以朝廷大义为名,逼得节节败退,走投无路。
就在他困守孤城,几欲绝望之时,一封来自朝廷的密信,如救命稻草般送到了他的手中,密信中,太师謝均既往不咎,召他率部入京。
孙坚别无选择,带着仅存的忠勇部曲,杀出重围,一路北上,最终在梁国虞县驻扎,成了朝廷名正言顺的宿卫之军,一支握在謝均手中,随时可以出鞘的锋利之剑。
类似的一幕,在各地上演。其余一些小诸侯,在大诸侯的挟制之下,纷纷接到朝廷密信。
在被大诸侯吞并和投靠朝廷之间,他们大多选择了后者。
毕竟,在圣人治下,至少还能保住身家性命,太师以仁政治国,既往不咎。
短短半年,星罗棋布的小股割据势力几乎灭绝。
而被朝廷钦定的大诸侯,同样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巨变。
荆州,新任荆州牧的刘表,手持天子诏令,意气风发地发兵南下,攻打被朝廷定义为乱匪的长沙太守韩玄。
扬州,袁术则集结大军,与严白虎于平原上展开决战。
冀州,由于并州牧的空缺,袁绍要扩充底盘,只能将手伸向黑山张燕。双方在太行的崇山峻岭间决死。
益州的刘璋,交州的士燮,稍能置身事外,但不足以对中原王朝构成任何威胁。
謝均那一张看似退让的大网,正在悄然收紧。
他没有耗费朝廷一兵一卒,却成功地让诸侯戴上了枷锁,并驱使他们互相攻伐,为朝廷剪除那些不听话的势力。
天下这盘棋,已在他的搅动下,变得愈发波云诡谲,深不可测。
而在行都睢阳,关于圣人的正面评价,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人人认同的公理。
诸如:圣人至圣。
圣人以仁治国。
朝堂之上,不动杀戮。
割据一地者,只要降,皆可免罪,甚至量才录用。
谢均的个人威望,在这些传说和事实的映衬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谢均利用系统的招募功能,利用圣人的身份,源源不断地将议官纳入自己的【角色】。
随着议阁议席位的十倍扩充,他实际控制的四十票,也水涨船高地增长到了四百票。
这些来自各个偏远县城的议官,在亲眼目睹了睢阳的新政和太师的仁德之后,许多人真心实意地被折服。
他们被谢均发展成自己人,当今年的“天下议政”结束后,返回各自的县乡,不仅是民意的代表,更成了朝廷最敏锐的耳目和最坚定的支持者,将谢均的影响力,如蒲公英的种子般,撒向了整个大汉的肌体深处。
在子系统正常渠道之外,谢均还在源源不断地观看广告,期间,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额外奖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