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9(1 / 2)
腹帶着一丝微凉的触感,在一个个略顯陌生的名字上缓缓划过。
“阮瑀,陈留人,未来的建安七子之一。”
她心中默念着,原世界的记忆与眼前的文字交织在一起。
“
文采斐然,但观其言行记录,似乎更适宜成为笔杆子。”
“毛玠,陈留平丘人……”
她的目光停留在下一个名字之上,思绪继续延伸。
她的脑海中,各种信息如同走马灯般快速转动、碰撞、组合。不仅看他们的主张,更要结合记录中的性情、谈吐、乃至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去判断其人的潜力、可用之处以及潜在的风险。
这工作量,比她原世界的HR筛选简历可要复杂和关键得多,毕竟这关係到她未来的班底,乃至整个势力的根基。
梁国虽小,官場上的弯弯绕绕却一点不少。
谢乔主政梁国的这些日子,旁敲侧击,翻阅了些许陈年卷宗,发现许多位置上的人,要么是靠着祖荫混日子,尸位素餐,要么就是精通推诿扯皮之术,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奉为圭臬。真正遇到棘手问题,便只会两手一摊,念叨着“祖宗之法不可变”,或者干脆称病不出。
这与日新月异、充满活力的东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为梁国相,她拥有征辟之权,理论上可以革除庸碌无为的官吏,将这些看中的士子直接任命,以填补空缺。
她完全可以快速组建新的班子。
但直接把人塞进去顯然不行,太粗暴。
她几乎能想象出那些满腹经纶、踌躇满志的年轻士子,一头扎进官場后,被那些老吏们或明或暗的手段耍得团团转,或者凭着一腔热血把好事办砸的場景。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
那不是她想要的人才引进,反而是揠苗助长,甚至可能毁了这些好苗子。
空有理论,不谙世事,纸上谈兵终究是虚的。
她需要的不是一群只会引经据典、高谈阔论的“嘴强王者”,而是能真正俯下身子,看清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干家。
她的目光重新落回竹简上。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帶着不同的乡音,不同的见识,不同的抱负,是这个时代知识精英的一个缩影。
他们是未经雕琢的璞玉,需要打磨,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去施展拳脚。
与其让他们两眼一抹黑地跳进地方的泥潭,被那些老油条帶歪,或者在底層消磨掉锐气,不如……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型,
不如,先集中起来,试用一番。
这个想法让谢乔精神一振。
她要做的,不仅仅是“用人”,更是“育人”。
同时,这也是让她自己,一个势力的主公,能够最快速、最全面地洞悉这个庞大国家机器末梢运作方式的捷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