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8(1 / 2)

加入书签

见军士训练刻苦,精神饱满,坞堡内的工匠、农户各司其职,与周遭村落的百姓相处也颇为融洽,甚至由于免去头税之后,百姓甚至主动送些自家种的菜蔬给坞堡,这让她欣慰。

至于莽苍山城寨,她分几次上山,将通过【签到】获得的神奇土壤布置在空地上。

效果是显著的,原本贫瘠的山地,如今土豆、红薯、玉米这些高产作物长势喜人,一茬接一茬地收获,堆满了几个的仓库,几乎成了她的粮食种植基地,且由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极其安全。与此同时,谢乔有计划地将城寨中的一部分人,特别是那些经历战乱、身体孱弱的老弱妇孺,挑选出来,分批转移到凉州安置落户。他们需要更安稳宽敞的环境休养生息。

唯一让谢乔有些挂心的,是派去青州收拢黄巾的张梁。

数月过去,一点消息也没传回来,更别说带回黄巾军民了。青州黄巾势大,情况复杂,谢乔不由得有些担心他是不是遇到了麻烦。

好在【角色】模块里,张梁的状态一直显示“健康”,这让她稍稍安心,推测或许是过程不太顺利,有些曲折。她现在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基业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各行其是,各司其职,使这台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发育需要时间,让子弹飞,让酵母发酵。谢乔适时地利用[寿命],往后拉动时间线,度过了许多无聊的时光。

这种“快进”的感觉,让她这个习惯了现代快节奏的社畜重新感到了一丝微妙的熟悉。

与此同时,睢阳东市,其繁华程度与日俱增,几乎是一日一个样。

w?a?n?g?址?F?a?B?u?页?ǐ??????ω?ē?n?2????2???????????

梁园不同主题的文会接连筹措,名声早已不限于豫州,那些与会士子回到家乡后的口耳相传,更是最好的宣传。

原有的市集范围早已不敷使用,谢乔下令向外扩建。

新铺就的石板路干净整洁,两侧商铺鳞次栉比,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于此,带来了各地的丝绸、瓷器、香料乃至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的气味、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以及各种食物的香气,一派勃勃生机。

不过仅仅出售原材料,利润有限。谢乔便令麾下,在东市最显眼、人流量最大的十字路口支起了一个大摊子,专卖一样新奇吃食——油炸土豆。

在这个时代,辣椒尚未传入,百姓口味普遍清淡,但这并不妨碍土豆的魅力。

当切好的土豆条被投入滚烫的油锅中,发出“滋啦”的声响,那独特的、带着淀粉焦化的香气便开始霸道地扩散。炸至金黄酥脆后捞出,沥干油分,趁热撒上细盐和从西域商人那里购来的孜然粉,香气更是猛增数倍,足以让半条街的人都忍不住抽动鼻子,循味而来。

“嚯!这摊子卖的什么?香得人走不动道!”

“好像叫……土豆?闻所未闻,看着黄澄澄的,不知味道如何?”

“管他呢,先来一份尝尝!大哥,怎么卖?”

摊位前迅速排起了长龙,队伍里有短衫赤脚的力夫,有挎着篮子的妇人,也有好奇张望的小童。甚至一些路过的士人,本来还端着架子,闻着味儿,看着别人吃得香甜,也忍不住偷偷咽了口唾沫,最终还是让随行的仆役上前去买一份回来。热乎乎的炸土豆用简单的油纸包着,烫手却又让人舍不得放下,顾不得仪态,直接用手抓着送进嘴里,那外酥里糯的口感,加上盐和孜然的调味,瞬间征服了食客的味蕾。

“唔……好吃!真香!”

“外皮焦脆,里面却软糯得很,这口感绝了!”

“就是有点烫嘴……嘶……不过瘾,再来一份!”

一时间,吃炸土豆成了睢阳城里最新的风尚。

这新奇吃食不仅风靡市井,连一些小型的文人雅集上,都有人将其作为谈资,讨论其风味与新奇之处,俨然成了一种时髦。

没几日,一份写在竹简上的“诗作”被呈送到了谢乔的案头。

她有些好奇地展开,定睛一看,差点没笑出声。

竟是一首咏叹炸土豆的打油诗。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