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79(1 / 2)

加入书签

夫人不想收,“长宁道长,青崖观收了如此多的老幼妇孺,你为那些百姓看病又几乎不收银钱,与我做的是一样的事。

但你与我又不一样,我夫君是一地父母官,我身为县令夫人,关心百姓是应该的。

此钱我万不可收。”

谢宁摇了摇头,“苏北水患加剧,无数难民南逃,逃到我们这儿的也不少,这些年朝中征税越发繁重,县衙也不宽裕......”

闵夫人叹了一口气,到底收下了,她喃喃道,“不是已经改道了吗?怎么还是发生了水患......”

她虽有学识,但到底还是比较浅薄,而谢宁却是什么都懂的样子,因而她才这么喜欢上青崖观。

她的丈夫富有学识,却不愿教她,而谢宁愿意。

谢宁捻起棋子落于棋盘摆出山河地势。

“南宋时黄河南泛夺淮入海,到如今也有七百余年了,淮河流域原有水系如泗水、沂沭河等被破坏,形成南四湖、骆马湖等新湖泊,整体排水系统紊乱,致豫东、皖北、苏北平原小雨小灾,大雨大灾......”

还有洪泽湖的悬湖效应,里下河地区成为滞洪区,一旦开坝泄洪即成泽国。

去年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改道,北归渤海,但苏北因长期受黄河泥沙淤积,淮河故道已无法恢复原有泄洪能力。

淮河被迫改道南下,经洪泽湖、三河入长江,泄洪路径受限......

第1370章 归人笔记444

闵夫人皱眉,她是个聪慧的,谢宁以棋子做山河地势给她讲解,她一会儿便明白了。

“我听说苏北去年洪灾厉害的很,今年又遭遇大旱,河湖干涸,蝗灾肆虐,这简直是......水旱无常。”

苏北是个苦地,一直到很久很久的以后它的经济都无法起来。

谢宁记得一直到民国这期间苏北没有一年是没有灾害的。

书中只一句,“灾民者众,人相食。”

“不能治理吗?”

一旁听了全程的小男孩突然开口。

谢宁微微一笑,“治理要钱。”

朝廷没钱吗?

小男孩还想问,但却被母亲拍了拍肩膀,“临哥儿,天色晚了,我们回吧。”

朝廷当然没有钱,现在的钱都拿去做军费和那天王打仗了,而且便是拿了一些钱去治理,也会被层层克扣,最后便是能将工程做起来也如同豆腐渣一般,一捏就碎了。

更别说漕运那党人肯定是不会同意的,还有山东与江苏两省之间的纷争,哪里能齐心治水。

这些话,待闵夫人走后,谢宁便细细的教给了知白。

知白一点便通,她牛饮了一大杯山茶,恨恨道,“这个世界好烂。”

可人还是要活的。

“师父,我回的时候瞧见李婶她们在帮人盖房子,听说就是从北边逃下来的,我瞧着那家的男人挺有学识的,浑身上下就剩下一层皮包着骨头了。

不过他家的孩子倒是还在。”

男孩女孩都在,也就是说这家人还是不错的。

“倒是也巧了,那家人也姓刘。”

刘是这地儿的大姓。

知白絮絮叨叨的说了好多话,最后才提到娟娘,“......李婶说看见娟娘她男人回来了,不过留了钱就走了。

师父,您说,那男人知道娟娘把前面两个孩子卖了吗?”

怎么可能不知道,便是娟娘不知道,但她还有婆婆,妯娌这些,还有周围的邻居呢,总会有人告诉男人的。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