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55(1 / 2)
竟现在天气不是很好,他们完全可以等一个适宜的季节再去探险。
不过俩人都问过袁铭,他却说等集合后再一起说明。
剩下的一男一女在袁铭介绍的时候也跟着站了起来,雪狐是一个身材略胖,头发纯白的男人,看不出他的年龄,但是从手来看,应当和欧阳琳差不多的年纪。
那个叫许酒的女人亦然,她应当是和这边的所有人都不熟悉,所以一直都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
当然,在这里大家说的都是代号,没有人傻到会说真名。
其他人除了面具外都是普通穿着,看不出什么东西,倒是那个叫惠法的手上一直拿着一串佛珠,脖子上还挂着一串。
他头上带着帽子,不知有没有剃发,但欧阳琳可以肯定那是个和尚,也就是佛道的人。
对于这一点欧阳琳还是意外的,因为走佛道的人是不少,她以前遇到一个会上阴身的老婆婆就是走佛道的,但这一行真正的和尚少。
就是不知道这是哪一门的和尚了。
“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吗?”
谢宁倒是听王老道说过有一家寺庙里的大和尚是做这一行的,也就是说是有点真本事在身上的。
毕竟现在的寺庙虽多,可其中的和尚大多是研究经书,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在研究哲学。
还有便是“谋利”,其中会超度的都不多。
这个“利”不是说佛道业内人士接委托帮忙处理一些特殊事情获取金钱,而是以寺庙及其衍生为卖点进行牟利。
第1186章 归人笔记260
如今,许多寺庙都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些许商业化的趋势。
佛门圣地在他人看来应当是庄严肃穆的,人们在寺院里虔诚参拜、寻求一处心灵的慰藉之地,而在现在看来寺庙更多的成为了一个充满商业交易和利益追逐的地方。
比如售卖高价香火、祈福物品付费点灯、放生等等。
有种拿钱买安心的感觉。
其实这些行为以前也是有的,只不过没有表现的那么明显,以至于让人对宗教活动的纯粹性产生的质疑。
特别是其周边涌现出大量的商业店铺,兜售着各式各样与佛教相关或无关的商品,一面嘈杂喧闹,游客们穿梭其中购物消费,一面仍旧保持着相对的宁静,香火缭绕,人们于佛前修行感悟。
那一面的喧闹让寺庙失去了一份原有的神圣感和庄严性,商业化的趋势也给传统的佛教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谢宁倒不觉得商业化就是不好的,毕竟这样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前进。
落后就只能湮灭在历史洪流当中。
毕竟寺庙也是需要维护和修缮的,特别是里面一些比较古老的寺庙建筑,而单单靠政府拨款很显然不现实。
如此,商业化便可为其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得以使寺庙长久保存。
除此之外,也有利于提高寺庙的知名度,对于宣扬他们的佛法教义,促进文化交流有很大的帮助。
政府对此也是支持的,因为从深层次来看,宗教是一种稳定社会的手段,而且其商业化还可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
欧阳琳搓了搓手,果然还是屋里边暖和。
“这个区别嘛,就是看他是以念经渡化为主,还是用武力。”
大部分的和尚都是念经渡化为主的,而很多电影电视剧之类的都很少见和尚或是佛道的,反而拍道士抓鬼的比较多,可能看起来比较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