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34(1 / 2)

加入书签

后再到官方招募军医,全面动员。

而军医也是有编制的,在每军都有较为固定的名额,但范围比较模糊。

“自大周建国开始,一直到如今的陛下,都在完善医药制度,只愿病者有其医,医者有其责,制药有其规。

陛下为国,为万民殚精竭虑,我等叹服。”

皇帝绷着一张脸,但眼神却不由的软了一些。

谢宁年纪小,在皇帝眼里,她说的话比一般的人都要更真,说实话,他还挺喜欢谢宁来给他请脉的,那些个太医都不如谢宁会说话。

不过皇帝也有些微的不好意思,谢宁似乎有些太崇拜他了,那他得当个更好的君主才行啊!

拍完了马屁,谢宁才说出自己的目的,从对军医的选任以及保障制度都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她既然选了医,自然对大周在医之一行的制度和态度都全方位的了解过的,便是一开始没有渠道去了解,随着她年龄渐长,也慢慢懂得了。

近日恰好察觉到了皇帝的动作,谢宁便顺水推舟将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

她想提高医者的地位,人们为什么拼了命的考科举?

不过是因为士的地位高,士能走的更远,士能获取到更大的利益,而这在推崇科举的当朝尤盛。

而这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统治者的态度,谢宁瞥了皇帝一眼,大周一开始并未崇文抑武,相反,第一任皇帝还比较偏袒武将。

毕竟收缴将帅兵权并不意味着贬低其地位和作用,只不过到第二个皇帝就变了,主要还是北伐失败,然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守内虚外”,将统治的中心转向内部建设。

为了防范武将势力对皇权的威胁,便逐渐加大对其压制和钳制的力度,同时进一步的重用文臣力量。

谢宁觉得历代皇帝,不,应该说前面几位皇帝有些轻视儒生文臣的力量,其中太祖便说过,前朝五代方镇残虐,百姓深受其害,以儒臣治之,纵使他们全部人都贪污,也不及一个武臣导致的后果更重。

所以便是知道宰相收受了贿赂,皇帝也只叹了一句“受之无妨”。

第676章 一梦华年208

谢宁觉得这贪污腐败的风气或许也和统治者的纵容有关。

诚然,在太祖立国的时候文臣的确还构不成气候,但随着朝代更迭,文臣力量越发壮大,以至于形成“文臣治国”的局面,如此“崇文”气象,不仅影响世人,更会影响到最高的统治者。

人的野心是不会满足的。

主导朝政的士大夫需要巩固他们的地位,即使是无意识的,他们也将“崇文”的旗帜高扬,且坚定统治者皇帝的决心。

而皇帝受这样的主流意识影响,自然而然的,便更偏向于儒。

在方向上面,统治者的态度很重要,可他的态度,也是能够被影响的。

若是医者也有前途,行医的人便多了,而参与某一行业的人多了,自然而然的,医学也会越来越繁荣。

发达的医学带来的是国民健康水平,平均寿命的提高以及整体社会的进步,这些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的。

皇帝沉思了半晌,他觉得谢宁说的有些道理,不过现在这个时候却已经太晚了,若是日后有机会,倒是可以放在朝上一论。

“既然谢爱卿有想法,那便改日写上一道折子给朕。”单单这么说,都只是聊了个笼统罢了。

“是。”她好像还没正经的上过折子。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