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0(1 / 2)

加入书签

在这些大臣、宗亲眼中,天子年幼,天下震荡,圣人天降,正是天子身边的定海神针。

他们看到的圣人,不是一个野心家,而是一个真正为国为民光风霁月的贤者。

随着朝会重组,政令和秩序逐渐恢复,睢阳,这座巨城,人望空前。

因为睢阳的城墙之前在拓展时,内部预留了足够空间,谢均利用子系统功能在空地上规划新的街道,大规模建造屋舍,确保城中百姓,人人都能有住的地方,免受流离之苦。

睢阳的东市,繁华似锦,四方货物汇聚,珍奇异宝琳琅满目,商贾往来,络绎不绝。

而在文化教育方面,谢均除了是朝堂的首臣,也是草堂的首师。

草堂,是圣人降临之地,此时更是天下学子心目中的圣地。谢均与荀爽、郑玄、公孙延等大儒,于草堂讲学,培育着一届又一届的优秀学子。

梁园文会雅集未有断绝,吸引着天下学子慕名而来。他们吟诗作赋,辩论学问,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以在梁园的诗壁留下作品,为天下学子的毕生追求。

朝廷安定,政通人和,政令和秩序,以睢阳为中心,开始向外辐射。

由于朝廷安定,徐州刺史陶谦、北海相孔融、琅邪国相阴德、东海国相刘馗、彭城国相汲廉、沛相袁忠等人,开始向睢阳派来使者,呈上各自的表文,纳贡称臣,表示愿意听从朝廷号令。

当然,繁华之下,仍有暗流涌动。

南边袁术派来间谍,这些人混迹在商贾、工匠之中,试图刺探情报,制造混乱。

北边,曹操的细作也不断潜入,企图离间君臣,动摇民心。

但谢均早有防备,他早于睢阳城中建立了严密的情报网络,线人遍布各行各业,消息灵通。那些间谍细作往往刚一露头就被抓获,根本无法打入内部。

梁国初步稳定下来,谢均完全应付得过来,谢乔随即召回了梁汾、阎忠、毛玠等人。毕竟比起朝堂上的人才济济,她更缺人才。

同时,谢乔根据原世界的记忆,给了谢均一份汉末三国人才大名单,文武皆有。名单上详细列出了每个人的姓名、籍贯、特长,以及目前可能的所在地。

谢均按图索骥,派人带着厚礼和诚意,奔赴天下四方,只为寻访贤才,为国选士。

对于那些年纪尚小的未来巨星,策略是迁徙培养,迁入睢阳。

比如只有十二岁的少年诸葛亮,其父诸葛珪早逝,他与叔父诸葛玄相依为命,生活颇为清苦。太师使者找到他们,许以高官厚禄,将诸葛玄请入朝中任职,顺理成章地将聪慧过人的诸葛亮安置在草堂,与其他少年才俊一同学习。

此时的丞相,与天子刘协同龄,入学草堂后,作为同窗,皆是圣人的学生。

还有十岁的陆逊,也被从江东寻来,一同在草堂受教。

这些未来的英杰,此时都在圣人门下,彼此之间,浑然不知,在另一个时空,对方日后将扮演何等重要角色,甚至成为生死之敌。

对于那些已经崭露头角、在其他势力任职的人才,谢均的策略則是以德感之,以利诱之。太师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和真诚的邀请,四处游说。

有些人被打动,欣然前来。比如原本在袁绍麾下的田丰,因不满袁绍刚愎自用,听闻圣人贤德,便辞官前来投奔。

有些人犹豫不决,观望等待。

还有些人忠于旧主,婉言谢绝。

但无论如何,睢阳求贤若渴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