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0(1 / 2)
既能利用当地人力,减轻后勤压力,又能快速扩充兵员,形成步骑协同的完整作战体系。
大军再次开拔,旌旗蔽日,绵延十里。
谢乔优化了她的主力大军的行进军阵,使其在行军状态下也能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战斗力。
西凉铁骑、西凉弓骑、西凉连弩骑打头阵,由越骑校尉极支辽率领。
数千骑兵,如同一股黑色的铁流,呈扇形散开,在主力大军前方和两翼游弋。
他们是军阵的毛发和感官。
他们既是前锋,也是斥候,负责探路、扫清沿途的小股流寇,对任何可能存在的敵方哨探进行降维打击。寒光闪闪的弩箭和马槊,让任何杂牌军队连靠近的勇气都提不起来。
在中军,是序列整齐的西凉步卒和西凉弓卒方阵,他们是整个大军的血肉。
骑兵虽利,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巷战、守城、正面硬撼,终究要靠这些坚韧的步卒。
但步卒的防御相对薄弱,易成为敵方弓手的靶子,以及敌方骑兵的猎物。
一旦前方传来敌情警报,训练有素的西凉盾卒会立刻前出,在军阵最前方组成一道钢铁壁垒。
巨大的方盾如鳞甲般紧密相连,其后伸出的,是密如林莽的长枪。长枪阵是骑兵的坟墓,骑兵一旦没入其中,有死无生。
这套经典的“步兵方阵”,足以让任何胆敢冲阵的骑兵有来无回,也能有效抵御敌方弓手的远程抛射。
而在军阵的最后方,数十辆巨大的投石车,由健牛拖拽,发出“咯吱咯吱”的沉重声响。
这些战争巨兽,能够在敌军的视野之外,将数百斤的石弹抛射到他们头顶,实现超视距打击。
离开酒泉郡境之后,一路上再无波澜。夜幕降临,大军择地扎营,无数篝火在旷野上亮起。
帅帐之内,谢乔在处理完一天的军务后,临睡前习惯性地调出系统面板,检视自己领地的各项数据。
一个意外的发现,让她颇为欣慰。
此前福碌城一直低迷的民忠值,竟然有较大规模的回升,不知不觉间来到了74点。
虽然仍不算高,但已经脱离了随时可能发生暴动的危险区,进入了一个较为安稳的数值。
她看着面板上的数据变化曲线,若有所思。
她似乎明白了,这与她身处的位置有关系。顶着[窃国巨盗]这样的恶名,去一个地方,当地必然对她充满警惕和不信任。
而如果远一点,标签对当地民忠的影响就会小一点。
比如,现在已经离她足够远的龙勒城,民忠在82,榆安则在80。
至于更远的,梁国诸县,民忠竟然都到了85,创下了历史最高。
距离,稀释了“窃国巨盗”那顶沉重帽子带来的负面效应。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谢乔不再纠结一城一地的得失与评价,目光更加坚定地投向了东方。
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谢乔已得其二,下一个目标,便是张掖。
那片土地,以及盘踞在那里的割据势力,将是她这架战争机器下一个要碾碎的障碍。
第137章
大軍离开酒泉郡界,向东挺进,路上的景象比敦煌和酒泉要略微丰富一些,但依旧是以戈壁和沙丘为主色调。
張掖,取“張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由汉武帝设立。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河西走廊的中段枢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