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8(1 / 2)
“传周密、于融。”她吩咐下去。
不多时,国丞周密同司马于融联袂而至。
谢乔开门见山:“想必雒阳传来的消息,二位也听说了。袁绍、曹操正串联各路诸侯,共讨董卓。檄文很快就要传遍天下了,二位以为,梁国当如何自处?”
于融戎装在身,闻言抱拳道:“主公,董卓麾下西凉铁骑,悍勇异常,兼有吕布这等猛将。联军虽众,人心各异,胜负实难预料。我军若要出兵,须得谨慎。”他从军事角度分析,言语间透着凝重。
周密一身文士袍,眉头微蹙:“主公,梁国虽定,民心思安。近来屯田垦荒初见成效,府库略有盈余。若大举兴兵,耗费钱粮兵甲无数,恐拖累我等发展大计,百姓亦将再受兵灾之苦。”
他心系内政,每一句话都离不开柴米油盐。
谢乔听着两人的话,心中早有定计,“于司马所言甚是,董卓非易与之辈。周国丞的顾虑,也正是我所想。然,天下诸侯皆起,我梁国若毫无表示,特立独行,怕是会引人侧目,届时反而不妥。”
她目光扫过二人:“我意派遣一支兵马,前往会盟。”
于融眼中精光一闪,随即问道:“主公之意是,出兵多少?由何人统领?”
周密也望向谢乔,显然对出兵规模极为关切。
“兵不用多。”谢乔伸出一根手指,比划了一下,“千人足矣。打出我梁国的旗号,到会盟之地亮相,表明梁国亦是心向汉室,与国贼董卓誓不两立。”
“千
人?”于融微微一愣。
这点人马,在动辄数万的诸侯联军中,简直就是沧海一粟,怕是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此去,非为攻城拔寨,也非为争夺头功。首要目的,是告诉天下人,梁国在此,谢乔在此。至于力挽狂澜,匡扶汉室的重任,还是留给那些兵强马壮的英雄豪杰们去操心吧。”谢乔沉声道。
她转向周密:“一千兵马一应粮草军械,可有压力?”
周密略一盘算,答道:“千人,若只是短期应付,尚可支应。若战事旷日持久,则需从长计议。”
谢乔点头:“此行,便由你二人亲自率部前往。”
“我等亲自前往?”于融和周密皆是一惊。
派两位梁国柱石,却只带千余兵卒,这阵仗着实有些古怪。
“正是。”谢乔语气坚定,“司马领军,国丞总理钱粮、居中调度,方显我梁国对此事的重视。对外,可以说我梁国虽地瘠民贫,兵微将寡,亦是倾尽所有,以助大义。对内,你们二位亲临其境,也能借此机会,看清各路诸侯的虚实,摸清他们的底细,甚至探查一下有无可交之友,可图之机。这比在梁国干听斥候回报,要真切百倍。”
去会盟,打个卡,露个面,也算是她为大汉国祚尽力了。
她梁国真心国力衰微啊。
于融和周密对视一眼,渐渐品出味来。
就在谢乔打着如意算盘,要趁诸侯大战猛猛发育之际,一道天子诏书出人意料地下到了梁国。
一名内侍监,嗓音尖细,在相府门前摆开了架势,捏着嗓子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国家多事,干臣不易。尔梁国相谢乔,忠勤体国,德政彰闻,抚民有方,实乃社稷之臣。今特擢为少府,命即刻束装上道,赴京供职,以匡不逮,毋得稽留。”
谢乔垂首,恭谨接旨。
心中却是一片雪亮,这套路,董卓玩得可真是熟稔。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擢升,实则调虎离山,将地方实力派一个个诓进京师,要么收归己用,要么就地看管,方便他剪除异己,瓦解关东联军的潜在力量。这一手,想必不止用在了她一人身上。
进京?去做董卓砧板上的鱼肉吗?
她可不是那些会被一纸诏书吓得六神无主,或被所谓天子颜面束缚手脚的迂腐之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