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6(1 / 2)
源不断地送往五大军户聚落,再被谢乔和谢均通过系统,建造为崭新舒适的新居。
与此同时的榆安,被谢乔委以重任,负责后勤调度的張宝,正式开始了他的工作。
他从谢均手中接过了一部分职责,虽然内心对于这位“明主”看重“俗务”仍有些微的不解,但更多的是被信任的振奋。
他接手的第一项工作,是给已经入住[屋舍]的每家每户,按人头定量分配过冬的煤块。
当他亲自去查看煤炭的储备点时,着实吃了一惊。
只见空地上堆放着一座座乌黑发亮的煤山,其数量之巨,远超他的想象。要知道,此前他也仅在官府的熔炉中才见过这些能彻夜燃烧的煤块,足见其稀缺程度。
分发煤块的工作虽然繁琐,需要仔细核对户籍、人口,确保公平,但張宝却做得一丝不苟,井井有条。
这本就是他过去在太平道中极为擅长的事情,如今重操旧业,竟有种得心应手的熟悉感。
看着百姓领到煤块时那感激的神情,他心中也升起一股踏实的满足感。
紧接着,張宝开始接手食物的分配。
有了管理煤炭的经验,他对食物的分配流程更加熟悉。
谢均告诉他,粮草都储备在榆安县府的[大仓]中,有他们这段时间自己种植、牧养的,也有所每户百姓主动上缴的,可以用以应对新增人口的粮食问题。
但张宝心里始终一直悬着一块石头,毕竟治下人口骤增,这么多张嘴要吃饭,粮食的压力可想而知。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可能需要缩减份额、甚至出现短缺的心理准备。
然而,当他跟随谢均,第一次见到储存粮食的[大仓]时,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眼睛瞪得如同铜铃。
宽敞的[大仓]内部空间,一袋袋码放整齐的粮食堆积如山,粟米、麦子、豆类,分门别类,几乎要顶到大仓的顶棚。
旁边还有大量的肉干、咸鱼、腌菜、香肠,甚至还有一些他叫不上名字的干制蔬菜。
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的醇厚香气和腌制品的咸鲜味。
谢均递给他一本厚厚的账册,上面详细记录着各类物资的品目和数量。
张宝接过账册,手指微微颤抖,目光扫过那些惊人的数字,只觉得口干舌燥。
“这……这么多?”他喃喃自语,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这辈子,与大兄张角、三弟张梁,为了太平道的理想与官军斗争,也曾统领数十万大军,可何曾见过如此丰足的后勤储备?
过去黄巾军所到之处,粮草往往是最大的难题,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能不饿肚子就是万幸。
而眼下……
张宝深吸一口气,胸腔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难以置信,最终都化为一股强烈的感慨。他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粮草,又想起城外那些安居在温暖屋舍中的百姓,百感交集。
这辈子,他几曾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第76章
两个月后,长城之外最后一顶被寒风刮得歪斜的帐篷终于被拆下。
这意味着,数以万计的黄巾軍民与流离失所的百姓,尽数被纳入了户籍管理之中。謝乔再登长城,心境截然不同,望着远处空旷下来的雪原她,长长地呼出了一口白气。
这两个月,她和謝均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没有睡过一个超过四个小时的长觉,如此这般,总算没有辜负投奔百姓的期望。
无人冻毙于荒野,染疫病的百姓也得到了隔离和基础的医治,伤亡被控制在了一个极低的数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