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5(1 / 2)

加入书签

木的生长周期以年计算,就算她把【背包】里所有的高级神奇土壤都用上——那玩意儿直到现在,她签到加起来也没凑够三百份——也远水解不了近渴。

没有柴火,这个冬天怎么过?总不能让十几万人活活冻死。谢乔眉头紧锁,焦虑的情绪几乎要溢出来。就在这时,她脑中灵光一闪,猛地想起了被遗忘在【背包】角落里许久的那张符——[煤矿勘探符]!

煤!这个黑色的、不起眼的石头,是工业革命的基石,也是眼下最现实、最有效的燃料来源!谢乔记得清楚,考古发现证明,至少在东汉时期,煤炭已经被用于冶铁等领域,说明其作为燃料的价值已被认知。

[煤矿勘探符]的使用方法,想必和之前的[铁矿勘探符]大同小异,关键是,在哪里开采?谢乔的目光投向舆图。中亚地区煤田储量丰富,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途中变数太多,一个不慎就可能为人作嫁。思来想去,还是先从关内,在自己能牢牢掌控的地盘上开采最为稳妥。至于资源枯竭?谢乔忍不住在心里小小地吐槽了一下,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就算她铆足了劲挖上几十年,消耗的煤炭恐怕还不够后世工业时代一天的用量。

决定了,就先在关内找煤!

温洒部族的三百人手,对于谢乔即将展开的大工程而言,显然只是杯水车薪。她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再次落在了玉门关外那群数量庞大的黄巾军残部身上。

与之前招募温洒部族时还需要费心考量、小心试探不同,这次面向黄巾军的招募,

顺利得让谢乔都有些意外。自从完成了沟渠挖掘的工作,这批黄巾军便一直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黄意虽每日按时供给食物,但也仅仅是吊着他们一口气,饿不死罢了。这些人,早已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了太久。向西深入沙漠是自寻死路,回头攻打玉门关更是痴人说梦。他们唯一的念想,就是城关上那位“谢中尉”的善意能持续得再久一些。

因此,当谢乔的招工文书贴出来时,无异于在死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

文书上的条件清晰明了:管吃管住,按时发放酬劳。而最令人心动,甚至可以说是震动的一条是:在此处劳作满一年者,可获得敦煌郡户籍!

入籍敦煌!这四个字的分量,对于这些曾经的反贼、如今的流民来说,不啻于天籁之音。他们中不少人的亲友,之前幸运地被挑选编入了军户,早已将那边的安稳生活传了出来。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不仅仅是一个身份,更是重新做人、堂堂正正活下去的机会!

曾经听信“大贤良师”的蛊惑,落得如今下场,能保住性命已是侥幸。现在,竟然还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和住所,甚至有机会重新成为大汉的子民?许多人几乎是立刻就涌向了报名点,生怕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也有人依旧保持着警惕和观望,多年的动荡让他们不敢轻易相信任何承诺。但这无关紧要,谢乔的目的已经达到——希望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

两日后的清晨,朝阳为玉门关外的沙丘镀上了一层温暖的橙红色。

谢乔站在一处高高的沙丘上,身后是黑压压一片的人群,粗略看去,怕不下万余人。这些人衣衫各异,神情也各不相同,有麻木,有忐忑,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压抑许久的期待。

她手里捏着那张[煤矿勘测符],触感微凉。随着她心念一动,低声念出指令,符纸无声无息地化作点点金光,融入了脚下的沙地。紧接着,一股无形的波动以她为中心扩散开去,方圆五十里的地层结构,如同三维立体图般清晰地呈现在她的脑海中。

她很快发现,这片区域的煤炭储量确实不少,但大多埋藏不深,呈片状分布,就像老天爷随手撒了一把黑芝麻在沙土里。谢乔的眉头微微蹙起,仔细筛选着。深层矿脉虽然储量更诱人,但以目前的工具和技术水平,贸然深挖无异于自掘坟墓。矿难的可怕,她可是在纪录片里见过不少。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