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0(1 / 2)
满编是10人,升到二级则能扩编至24人,只要武器和精壮人口充足就能进行扩编,但榆安的人口有限,谢乔还得留人从事其他的行业。
于是,她整编了一支24人的[西凉弓手],并将[西凉轻卒]扩编至18人,还没有满编,全编共计30人。
带上武器和马匹,领着共计72人的部曲,谢乔再返回了龙勒县。龙勒城内的兵营都建筑完毕,谢乔再对她的三支[西凉弓骑]进行整编。
之前为了省军饷,三支已经升到3级的[西凉弓骑]还从未整编过,3级[西凉弓骑]的满编人数是28人。县城内原本有马,谢乔也从榆安带了些过来,至于精壮人口,被谢乔惩罚的陆勘旧部几乎就够了。
材料充足,确认整编操作,一瞬间一道蓝光照过,三支整编完成的[西凉弓骑]出现在了谢乔面前,共计八十四骑。
新编入的骑兵也会悉数继承原部隊的等级、经验、属性和战斗力。这就是谢乔之前为什么不急着将升级的部队整编补员的原因,只要能维持部队番号满满升级即可,满编人多固然不容易全军覆灭,但军饷却是成倍的增加。
就比如现在,她原本一支部队[西凉弓骑]的军饷为每月三贯钱,现在业已飙升至每月八贯钱。
但问题不大,只要她拿下两关之地,付出的这些成本就是值得的。
通过整编的手段,谢乔迅速地在龙勒城拉起了一支一百五十六人规模的部队。
趁着二关都尉尚未察觉,战机稍纵即逝,宜早不宜迟。
与梁汾商议后,他们决定当夜就出兵,星夜奔袭,趁夜色进攻距离龙勒县城不足四十里地的阳关,以及阳关都尉府。
一切准备妥当,等到二更天,部曲整队出南门,进发阳关。
……
今年已是李益任上的第十个年头了,虽身为阳关都尉,然边境苦寒,在此为官,就是流放。
他的故土,远在徐州的膏腴之地,东海之滨。一朝跟错人,被牵连贬黜,有生之年大概很难再回归中原了。但朝中连年的举措,以及他探听到的各地的消息,让他在看到希望同时,野心也被激发了出来。
刘家几百年的天下该终止了,汉祚将尽,天下必将大乱,趁势而为,先下手为强,割据一地称霸者,方为英雄。
李益抱负高远,但他也深知自己能力不足,武力几乎为零,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玉门都尉冯悉。他并不主动去劝什么,不泄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不着痕迹地暗暗传递一些信号。果不其然,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冯悉与龙勒县尉陆勘一拍即合,并主动拉他入伙。
顺理成章地,三人敬拜社稷,结为生死兄弟,誓永不相负。
实际上,他这把这两人当棋子罢了,一个蛮横无礼,一个嚣张跋扈,也配跟他称兄道弟?天大的笑话。
阳关的油水远比玉门多得多,这些年来,匈奴人在北,北边的线路基本废弃,鲜有人迹,但南线尚有商队往来通行。
他身为阳关都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要把握住。是以,他暗地里盘剥商队的同时,还派人从河西几郡诓骗了些织娘。
在城关南侧的山脚,他筑起了隐蔽的屋舍,当做织坊。再移植桑木养蚕,勒令织娘昼夜不停地纺织各式丝绸。织造出来的丝绸他派自己的商队直接送去南线诸国,换取珠玉宝石,完全避开了北边的匈奴人。中途没有盘剥,因为他自己镇守着城关,利润尽数归他一人所有。近些年来,河西走廊上多兵祸匪患,羌乱时常发生,但他直接省掉了最难走的一段路,因为是就地织造,自产自销,大大地缩短了商队的行程和时间。
丝绸永远是西域各国的紧俏货,短短几年,商队往返西域南线各国数十趟,他赚得盆满钵满。为此他还在都尉府内掘了地窖,所得全藏在里面。每当他下到地窖的时候,举起油灯一照,满屋子亮闪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