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1 / 2)
责纪律,使他们不至于太闹腾。
刚开始的接触还很陌生,谢乔远远地观察了一下,这群孩子中间没有太顽皮的。这也不奇怪,压抑困苦的大时代背景导致的,吃不饱穿不暖,天性是会被抹杀很多的。
谢均看着这帮围着他的孩子,声音温和地说:“你们想知道什么,都可以问我,我全知道。”
孩子们互相看了一眼,还很局促。
这时候,一个面黄肌瘦、身高最高的女孩问出声:“为什么,我能看天上的月亮,却不能看太阳?”
她的问题貌似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其他孩子纷纷讨论起来,讨论不出来,再齐齐将目光投向谢均。
提高孩子的学习乐趣,从激发求知欲开始。谢乔只能说他有当幼师的潜质。
进度比谢乔想象的要快得多,第二天谢均的“小学堂”就开始教孩子们识字了。
谢均的计划是先教诵读《仓颉篇》。
《仓颉篇》是启蒙读物,相传由秦朝李斯所著,历代均有所增订。全篇是完整的故事,但无重复的字。
郑玄先生当年就是这样教他的,先跟他学会读音,通篇诵读,再从书简里找到对应的字,这样就能认识绝大多数的汉字了。
“仓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谢均字正腔圆地念。
异常生僻的字音组合,孩子们跟着念,年纪小的咿咿呀呀,年纪大一些的也只能囫囵吞枣地跟读。
但谢均极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反复地教。偶尔停下来,一对一地纠正发音和咬字。
谢乔听见旁边又声音发出来,偏过头一看,发现是阿适在跟着念。她好奇地问:“阿适你也想读书?”
阿适认真地点头。
“那就过去一起学吧,你做班长。”谢乔了然,不得不说,真是个好孩子,有进取之心。放在她的原世界,高低得是个学霸。
“勉力讽诵,昼夜勿置。苟务成史,计会辩治。”
……
郎朗的读书声从谢乔的小院里传出去,孩子们的声音从一片混沌,到渐渐能听清楚他们念的到底是什么。
孩子们欣欣向荣,朝气蓬勃,谢乔甚觉欣慰。这是她谢府君的花朵,以后就是她的官吏。
按计划完成日常的工作后,谢乔用[寿命]继续往后推时间。
弹指一挥间,到了年关了。春节作为炎黄子孙最重要的节日,来这个世界的第一年也不想就这样荒废地度过去。
她决定包饺子,全城人一起吃饺子才有年味儿。主要她想吃别的也吃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说到饺子,谢乔很自然就又联想到了張仲景。
目前史学界公认饺子就是他发明的。最开始的饺子只是藥,为了治疗冻伤的病人,张仲景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先煮熟切碎,然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吃到娇耳、喝到汤,病人浑身开始发热,两耳变暖,从冬至吃到除夕,冻伤便就治好了。后世为了纪念张仲景,吃饺子便成了春节期间的习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