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联调局上门(2 / 2)
不只是弗雷德·波尔,作为这部《地球大炮》的创作者,恩尼自然也是立刻遭到了暗中的监视与调查。
只不过,一切都很隐秘,让恩尼根本没有丝毫的察觉————根本没有意识到来送信的邮差丶搬到楼下的新邻居丶街道对面摆摊的小贩,全都已经由联调局的特工进行了替代。
除此之外,在罗伯特的调查下,恩尼·里瑟的社交圈也渐渐明晰。
其中与恩尼最是过从甚密的几个人,除了其家人外,就基本都是文学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
爱德华·威克斯丶约翰·坎贝尔丶弗雷德·波尔丶朱迪·嘉兰丶艾萨克·阿西莫夫丶马里奥·普佐————
而在经过接下来一周的暗中监视下,罗伯特确定了这其中最主要的几个人。
那就是约翰·坎贝尔丶弗雷德·波尔,和艾萨克·阿西莫夫。
因为这三个人是与这部小说关联最大的人,约翰·坎贝尔和弗雷德·波尔作为恩尼的科幻小说编辑,自然就无需多言,肯定是要带回联调局进行审问的。
而艾萨克·阿西莫夫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是个高层次人材,谁也说不准他跟《地球大炮》中出现的核武器技术有什麽关联,所以也有必要带回联调局进行审问。
至于别的监视对象—一爱德华·威克斯可以确定跟《地球大炮》没有任何关系;朱迪·嘉兰的人生轨迹也很清晰,不会存在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马里奥·普佐是个义大利裔移民,家庭背景也很明朗,也不可能跟核武器技术有任何关联。
所以,这几个人就都被排除在了风险名单外。
就这样,过了一周多的时间,到了11月27日————
无论是恩尼,还是阿西莫夫,亦或是坎贝尔和波尔,都已经觉察到了暗中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正在对他们笼罩下阴影。
当然,这不是因为联调局的调查不够隐秘而被他们有所察觉。
而是在增刊的《超级科幻小说》以「涉及低俗yin秽」的理由被封禁之后,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不对劲。
要知道在这一期的《超级科幻小说》杂志中,最低俗的桥段,也不过就是一些作者对女性脱衣的描写,根本就是相当清水,怎麽可能会因为这种理由被封禁,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约翰·坎贝尔和弗雷德·波尔都对这件事感到很疑惑,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麽。
不过,这两位科幻主编虽然不明所以,但内心却没什麽危机感,毕竟他们就是个杂志编辑,自己都知道自己没做什麽危险的事。
只有恩尼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然后在复盘了一周后,忽然意识到问题有可能出现在哪里————不会是因为他写了核武器技术吧?
不过,这个时候美国政府都还没将注意力集中在原子弹的研制上,即使在爱因斯坦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后,美国政府也算是注意到了这个科研项目,但也没太过在意,一开始也只拨款了6000美元经费。
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被袭击后,才扩大项目规模,到1942年8月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庞大计划,直接动用了约60万人的人力,投资高达20多亿美元。
也就是说,他这个时候所写在小说里的核武器技术根本就还没出现过,又不像是后来1944年的「卡特米尔事件」,一篇由克利夫·卡特米尔所撰写的科幻小说《最后期限》与时下美国正在进行的曼哈顿工程所研制的原子弹极为相似,导致卡特米尔和他的编辑约翰·坎贝尔,都被FBI当成了间谍进行调查。
而他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核武器的基础构想都还没提出来,也会被联调局注意到?
恩尼心中思虑着,不过也没有那种害怕丶不安的情绪。
毕竟————他所写到的技术在世界上都还没出现过,那些特工怎麽着都没法把他当成间谍啊。
甩了甩脑袋,恩尼将这些思绪屏蔽掉。
不再多想,继续坐在餐桌上吃早餐。
就在这时。
叮铃铃~叮铃铃~
电话响起。
恩尼顺手就拿起了听筒,来电者是朱迪·嘉兰。
一接起电话,就听到朱迪·嘉兰带着兴奋问道:「《纽约客》今天发行,你去买了吗?」
「呃————正准备去呢,」恩尼回过神来,才想到刊登有《朱迪》的《纽约客》就是在今日发行。
————都是近来发生在生活中的隐秘变化,让他有些分神了。
「那你快去买吧,」朱迪·嘉兰欣喜着,「为了庆祝小说发表,中午我请你吃饭吧。」
「好啊,」恩尼点头。
电话挂断后,恩尼就出门去报刊亭买《纽约客》了。
不得不说,由朱迪·嘉兰这个重磅公众人物所写就的小说,一下就成为了这周新发行的所有杂志中的最大噱头。
恩尼抵达报刊亭的时候,报刊亭外早就聚集了一大堆的人,三五成群捧着《纽约客》正在阅读《朱迪》,嘴里也在不断议论着关于米高梅和朱迪的事,与身边的人分享着自己的见解。
恩尼暗中听了下,好消息是,这些读者在阅读完《朱迪》后,都是对米高梅公司的所作所为感到义愤填膺,也对朱迪的遭遇感到同情。
可以说朱迪·嘉兰写小说来自证清白的想法,完全没有做错。
恩尼笑了笑,也挤进报刊亭围绕的人群中,凭藉着身强体壮,也是顺利抢购到了一本《纽约客》。
只不过,在他打算离开报刊亭的时候,两个穿着便装的男人,忽然拦住了他。
「恩尼·里瑟先生,你需要跟我们走一趟。」
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