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全世界苦难中的人们(4k)(1 / 2)
第138章 全世界苦难中的人们(4k)
廖翠凤询问着林语堂的建议。
实际上她也经常这麽做,为了救济会的工作来求助身边这个聪明的丈夫。
这也让救济会的人都时常对她这个副会长提出的建议和计划,感到拍案叫绝却没人知道她是直接求助身边的「惊世智慧」。
「这个嘛,我认为你什麽都不用做,」林语堂抽着菸斗,带着敬佩的情绪,「因为里瑟先生是一个善良丶有原则的人,他要是想捐款,无论怎样都会捐款,要是不想捐,就算是用枪顶着他脑袋都没用!」
林语堂说着,心里想到了恩尼的那些作品,尤其是那部《天使》————若不是一个坚定丶善良丶有原则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一本书的。
以书窥人,不外如是啊。
廖翠凤诧异了下,对自己这个富有才华的丈夫露出称赞的目光,当初她一个富家小姐能看上林语堂,可不就是奔着才华去的嘛。
林语堂不等夸奖,自己也先嘚瑟了起来:「翠凤,来亲一口。」
廖翠凤却是一笑,转眼就变脸,将林语堂推搡出厨房:「去去,别耽误我给里瑟先生做饭!」
纽约救济会所在的第57街,距离林语堂夫妇所居住的中央公园并不远,走路只有不到五分钟的路程。
所以廖翠凤饶是在做完饭后,抵达救济会的时候,也没有见到恩尼的影子。
不过,恩尼所以这麽慢————也跟他想偷溜出门被玛丽发现有关。
众所周知,在父母辛辛苦苦煮完饭后忽然出门这种事,是少不了挨一顿骂的O
但恩尼表示,只要能吃上红烧肉骂再狠都行!
被玛丽骂了一顿,耽误了一段时间后。
恩尼才姗姗来迟,抵达救济会。
这间位于第57街的救济会办公室与恩尼想像中的不同,并不破落,而是位于一栋保养得不错的石灰岩建筑内,铜色的门牌擦得鋥亮。
恩尼推门进去,就见到这间办公室虽然面积不大,但布置得却很精致。地上铺着深色地毯,墙壁上挂着来自东方的水墨山水画,同时在一旁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副照片栏,上面贴的全都是那些东方儿童和难民的照片————
这些照片想来都是记者在一片混乱中拍下来的,构图很混乱,有的甚至因为镜头的晃动还有虚影,但却更加彰显出了东方时局的艰难一那些满面灰土丶皮肤皱褶如树皮的逃难者,那些在逃难人潮中走丢而坐在地上哭泣的孩子,那些坐在父母尸体边眼神迷茫无助的孤儿一恩尼的自光扫过这一张张照片,思绪久久难以平静。
这时,救济会前台负责接待的女士之前有事离开,现在回来了,见到正在照片栏前看照片的恩尼。
这位穿着旗袍丶留着一头卷发的中年华侨女士,微笑着走过来:「先生,需要我带你参观下这里吗?」
恩尼回过头,朝这位女士颔首了下,一时还没从这些照片带来的情绪中定神。
见到恩尼似乎被这些照片所触动,这位女士正色了下,肃穆地说:「这些照片都是白修德先生所亲自拍摄的,他深入东方战场的前线,拍下了这些珍贵照片,并免费赠送给我们救济会用来做慈善事业。」
听到这位中年女士的话,恩尼诧异了下,白修德这个名字他可太熟悉了。
白修德本名「叫西奥多·H·怀特」,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个犹太裔记者,在整个东方抗日战争期间,他都担任美国《时代》周刊驻川渝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东方战场的报导,成为东方抗战丶特别是川渝时期东方历史的重要目击者丶记录者。
恩尼记得在冯小刚的电影《1942》中,还有「白修德」这个名字,饰演者还是美国国宝级演员阿德里安·布劳迪。
只不过,后来白修德返美后,因为他在东方时对蒋政权的反对,在麦卡锡主义兴起时,职业生涯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得不远走欧洲。
想着,恩尼的手指抚摩过那些照片,只觉得这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是他不能想像的沉重与苦难————时代的沙子落在一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
此时,在恩尼看这些照片的时候。
廖翠凤正巧带着两位珠光宝气的女士从里间办公室走出来,她到救济会上班的时候,穿着从来都很得体隆重,今天也是穿着一件剪裁合身的旗袍,颈间戴着一枚朴素的玉佩项炼,举止从容,谈吐清晰。
她走出来的时候见到恩尼,目光欣喜了下,但还是先将那两位贵妇送到了门口。
「感谢二位的捐赠,因为你们的善心,那些东方孤儿们才都能多吃上一顿饱饭,多穿上一件暖衣。我代表他们,感谢二位。」廖翠凤与两位贵妇握手,自送贵妇们离开这里。
「林夫人,」恩尼见到廖翠凤送走贵妇后,淡笑着招呼道,还有点没从那些照片中走出来。
「里瑟先生,你来了!」廖翠凤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
而那位接待前台的华侨女士,见到二人打招呼的样子,惊讶地打量了下恩尼,颇有些激动:「原来这位就是恩尼·里瑟先生,是我眼拙了,没想到这麽年轻啊。」
「芳琴,我不是跟你说了麽,里瑟先生过一会儿就会来,」廖翠凤笑着「也很好认啊,就是长得又高又帅的青年。」
「是长得又高又帅,但就是没想到这麽年轻啊,」刘芳琴摊了摊手。
「林夫人,刚才我把这些照片都看了,只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薄力,」恩尼说,「我愿意捐款1000美元来赈济东方的难民和孤儿。
「里瑟先生,这是一笔巨额捐款啊,」廖翠凤瞪大了眼睛,在惊讶中不由扶了扶眼镜。
不过,廖翠凤的反应算是还好的,毕竟在之前赛珍珠筹办的慈善演讲晚宴上,就亲眼见过恩尼捐赠了3000美元。
但她的同事刘芳琴却是震惊到无以复加————从这个纽约救济会成立以来,捐赠这麽大数额的人,几乎用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结果这个看起来跟她儿子差不多大的年轻人,竟然愿意捐赠这麽多钱。
廖翠凤赶忙将恩尼请进了里间办公室。
恩尼的目光扫过这间办公室,见这里并非是一个协会总部那样似的井井有条,到处都用箱子装着关于东方抗战的宣传手册,以及各种会议记录。而在办公室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副巨大的东方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迹,标记着物资运送路线和难民聚集地。
在办公桌上,除了打字机和电话外,还放着那些捐款者的名单,上面仔细记录着每个捐款者的捐款数目。
恩尼在名单最末尾见到了两个美国女性的名字,分别都捐款了50美元,应该就是来自刚才那两位珠光宝气的贵妇。
「里瑟先生,快请坐,我给你泡一杯东方的茶叶,」廖翠凤一边说着,一边去柜子中找茶叶,并嘱咐刘芳琴帮她烧一壶热水来。
恩尼点了点头,在椅子上坐下。
过了一会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