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跨时代的理念(2 / 2)
不得不说,在恩尼提出的编曲建议下,这首歌曲的整体氛围变得更加宏大丶抒情,歌曲的情感表现力比之前增加了不是一星半点。
这让米特尔·西蒙更是惊叹于恩尼的音乐才华,同时心中痛惜不已——去写小说真是屈才了啊!
这个时代录制音乐的模式与后世差别很大。
后世的录制模式全都是用电脑软体来处理,可以无限进行录制,后期就算出现瑕疵,也可以直接用软体效果器来修复。
但这个时代的录制模式,就是用刻录机在碟片上刻下刻痕,不仅成本大,而且试错代价也大,只要稍微有一个错音,整个碟片就报废了,没有任何修改的可能。
此时,恩尼在唱歌的时候,歌曲声音通过话筒被捕捉,经过复杂线路传输到刻录针上,灼热的针头嘶嘶作响地在碟片上雕刻出声痕。
只是,就算是经过十多次的磨合,中途也难免会有出错的时候。
所以他们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才算是完成了这首曲子的录制,每个人都有些精疲力尽。
而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这盘刻录好的母盘会被米特尔·西蒙送到工厂压制,最终压制成78转唱片进行销售。
至于首批唱片压制的数量·按照行业惯例,新人首发是500~2000张之间,压制好后,会首先铺货到电台和本地唱片店试水。
而成名歌手发行的新单曲唱片,首批唱片压制的数量,则是5000~2万张之间,例如弗兰克·纳屈和平·克劳斯贝这样的顶流明星。
当然也有例外,当唱片公司确信他们手上有一首必然会引起轰动的歌曲时,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丶防止盗版,公司往往就会进行大规模首发压制,会下令一次性压制数万张,甚至更多。
好不容易录制完了《Imagine》母盘,米特尔·西蒙心情大好,心里也是一块大石落地,便请恩尼和整个录制团队,一起到附近的「白色城堡」吃汉堡。
这倒不是米特尔·西蒙小气一一谁都知道疲惫的时候什麽大餐都不好吃,就是汉堡+冰可乐才最对胃。
一群人吃吃喝喝着,录音师和那些乐队成员此时都在七嘴八舌称赞着恩尼这首歌,他们作为音乐行业的从业者,自然不知道听过多少歌手的歌。
但像恩尼这首《Imagine》,真是前所未见!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字,好听,太好听了。
而以专业角度来说的话,这首《Imagine》绝对是划时代的先锋音乐,直接就颠覆了当下的音乐潮流,和主流音乐完全不同。
除了旋律外,这种先锋性尤其是体现在编曲的框架上,在时下听众与歌手都习惯以爵士大乐队来进行伴奏的潮流中,恩尼选择了前所未有的弦乐合奏,也采用了从未被使用过的「电声乐器」来进行编曲,完全就是没人去尝试过的事,但却意外的好听。
唯一的遗憾就是由于受限于技术和材质的原因,目前的78转唱片的频响范围很窄,伴奏中的一些高频音都无法刻录进去,且播放时会伴随明显的背景噪音,也就是唱针划过盘面的「沙沙」声,这也就是为什麽这个时期的唱片在后世听来都有一种「复古质感」的原因。
所以后续发行的唱片,完全达不到他们今天在现场听歌时的感受,而这个遗憾就只能等待技术的进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