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4章 我是为了民族,不是为了皇帝(2 / 2)

加入书签

说来也是可笑,原先德玛尼亚那麽大一个工业国,因为铁路系统都是由国铁统筹经营的,所以造火车的企业也很集中,都是属于国铁的。

鲁路修让他姐姐临时再造个专门用劣质钢生产廉价车皮的工厂,国铁还嫌质量差倒招牌,不希望跟他们扯上关系。

鲁路修后来就让姐姐注册了个「南德机车制造公司」,虽然他们其实只造车皮,不造车头。

这个命名,倒是有点像东方的南车北车,只不过普罗森主导的机车公司也不叫北车。

嗯,似乎拿「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来类比更贴切一些。

这家初生的车皮厂才建了半年,当初鲁路修也投资了数千万马克本金下去,还跟克虏伯的人合作要了些技术人才丶采购了大量设备。

若是和平年代,这种企业怎麽可能成长得如此迅速。但战争催生的巨大运力缺口市场,却让这家什麽都草台班子的公司,短短半年里就建立起了月产300节火车皮的庞大工厂,平均每天造10节车皮——

千万别嫌这个数字少,在1915年底或1916年,这个数字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只是初创工厂。

在地球位面,大洋彼岸的丑国在工业爆产能巅峰的1917年,实现了月产4000多节火车皮的恐怖工业实力,全年5.2万节车皮丶2000多个火车头。

而德玛尼亚在战前的火车产能,大约只有全国全年500多个车头丶1.6万节车皮左右,只有丑国的三成(主要是国土面积比丑国小太多,和平年代也用不到那麽多火车)

战争爆发后,因为优质钢材被其他产业挤占,德玛尼亚的火车产量甚至下降了。

也就是鲁路修敢于放开思想,用那些非优质焦炭和非优质混合矿石炼出来的劣质钢丶直接造车皮,才硬生生抠出额外每年近4千节车皮的额外产能。

如今这个规模,也只是把火车皮的产能拉平到和战前差不多的水准,1916年全年,至少让这个工厂再扩产3倍,才能勉强满足战争期间新增的运力要求。

而如果想把东方占领区也彻底开发起来丶把东方的煤炭和矿石丶粮食远隔数千里运回西边本土,所需的额外运力起码还要再翻倍。

毕竟从顿巴斯到鲁尔区的距离,加起来都两三千公里了,虽然比不上对岸丑国的领土辽阔,但丑国从东海岸到五大湖最西端也就一千五百公里,而广大的西部地区1915年时开发程度并不高。

要实现跟丑国一样的运力富馀程度,德玛尼亚需要把火车皮年产量增加到4万个。而眼下不算鲁路修的工厂,只靠国铁自己才1.2万个,鲁路修的新厂能提供3千6。

还剩下的2万4缺口,可不得让目前的工厂再乘以6~7,未来做到每天下线70~80节火车皮的规模,每天需要消耗2000吨以上劣质钢材,一年就是80~100万吨。按和平年代700马克一吨的钢价算,光是钢铁成本就要每年6亿马克。

而且战争年代钢材价格上涨,如果用原来一样的优质钢,每年实际钢成本会突破10亿马克。

好在鲁路修能用不挑原材料的劣质钢,这些原材料无人哄抢,也没有因为战时而涨价,甚至有些劣质矿石反而因缺乏优质焦煤而滞销了。最终实际总钢成本能控制到5亿以内,直接打一半折扣。

这种情况下,敞开销售车皮,简直不要太香。

鲁路修大致视察了一下自家的车皮厂后,还关切地问了一些问题,担心姐姐不善经营,哪怕只是挂名和查帐也会出纰漏。

倒是姐姐柯内莉亚成长得挺快,还让他别担心:

「放心吧,我虽然不擅开拓市场,但管管成本和财务还是能勉强胜任的。最主要的是我们只要专心生产就行,技术和工艺丶设备有克虏伯和国铁提供,销路也不用自己找。

我们的车皮比战前款降价两成销售,薄利多销,下线多少卡尔中将就要多少,国铁现在的订单缺口就像是无底洞。他们看我们这半年试点得不错,自己都想下场再建个新厂,也学我们用劣质钢造车皮了。

反正寿命差几年无所谓,原本的车皮都能开15年以上,就算折到10年,绝对能用到战争结束了。」

鲁路修听说后,也给卡尔.柳德波特中将去了个电话,了解一下情况。

谁知卡尔中将听说鲁路修来了埃森,竟然表示他马上就到,他就在埃森的国铁公司采购部门,距离车皮厂也就两三公里。

短短十分钟后,卡尔中将就坐着他的BMW轿车来到了车皮厂,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小跟班,也是鲁路修介绍的老熟人——以工兵少校营长身份退役转业的弗里茨.托特。

也就是后世负责了1934年德玛尼亚「四年建设计划」丶规划建造高速公路网的那位弗里茨.托特。

这一世,他是因为在西线帮鲁鲁修长官抢修飞艇系泊基地和野战机场,入了鲁路修的法眼得到推荐。

故人见面,鲁路修很随意地和卡尔中将握了手,叙了叙旧:「到了国铁公司,有没有觉得不如前线痛快?」

卡尔中将也无所谓地笑了笑:「前线虽然痛快,日子也确实辛苦一点,我回后方四个月,都胖了快20斤了!倒是你小子,听说都要少将了?再下去岂不是得追平我了?」

鲁路修:「那怎麽可能,再说军衔并不能代表多少事情,在后方,这可是大肥缺。听说您打算让国铁自建车皮厂?」

卡尔中将:「如果你们自己扩产够快的话,我也可以选择注资合股,只要收益,不要管理权。反正你们要确保供货量和质量。」

鲁路修:「那这样吧,既然你们不要决策权,谈一个方案好了,可以让国铁股占71%,我们家族股只占29%,但是一口气扩产到位,第一期先从目前的日产10节车皮,扩产到日产50节,争取半年内完成。后续再要扩产,我也可以追加注资,按比例注资就是了。」

卡尔中将算了算,如果只扩建到目前3点5倍的话,鲁路修这边倒是不用加钱了,但要扩建到5倍,哪怕考虑到现有企业的溢价,鲁路修多少也得象徵性再补点投资。后续再扩产的话,就得严格国铁出7鲁路修出3,不能再打折扣了。

「你还有钱可以投?听说你还在东边搞炼钢厂,那块都没本钱了吧。」卡尔中将戏谑地问。

鲁路修:「我可以把敦刻尔克那家最早的三相电弧炉炼钢厂卖了,那家年产量还不到20万吨,当初只是一个技术验证性的工厂,也是看在那里沉船废钢太多,差不多有20万吨。一年下来,沉船都被我炼完快了,我准备将来如果继续搞冶金,也去东线另起炉灶,比利金和北法我不想涉足了,那儿的东西一卖,那部分钱投到和国铁的合作中来,应该差不多了。」

卡尔中将:「克虏伯也学了你的技术,拿了你的授权,自己建了电弧炉钢厂了吧?他们会买你的?」

鲁路修:「克虏伯不卖就卖给莱茵金属,莱茵金属在这块还是从零开始,毫无技术积累,我给他们一座现成的三相电弧炉厂,也算是让他们少走弯路,他们肯定会愿意出比克虏伯高得多的价的。」

卡尔中将愕然:「你不是跟克虏伯关系很好?怎麽能卖电炉钢厂给他们的竞争对手莱茵金属?」

鲁路修:「战争时期,能够提升帝国工业实力的事情都值得做,再说现在他们也没有什麽产能竞争。无论克虏伯还是莱茵金属,造出多少大炮,帝国都是有一门买一门。

至于战后,我觉得帝国的军工研发可以再统筹一下,让他们分工专注不同的品类好了,其他领域只是作为一个备胎技术备份。这样也减少重复建设。」

卡尔中将:「你没有这个权限。」

鲁路修耸耸肩:「说不定战争结束之前我就有了呢。」

卡尔中将这才像是有些不认识鲁路修了,好奇地看着他,半晌才接受这个现实:「好吧,你的升迁确实太惊人了,我信你。既然这样,我还有个意见,让你姐夫也辞职别从政了。

他那个比利金占领区经济专员的活儿没意思,我让他当合资后的车皮厂总裁,有了国铁的大股注入,再让令姐当总裁,上面说不过去的,她的学历履历资历都不行。」

鲁路修也知道这是实话,点头认了这个安排。

于是此后数日,鲁路修就跟卡尔中将还有弗里茨.托特梳理了一下帝国的后勤运输产业,卡尔中将遇到什麽困难短板,鲁路修能利用后人智慧点拨一下的,他也都不吝提供谘询。

进一步投资扩建车皮厂的事儿,也基本敲定了下来。

国铁也确实不想再去费精力琢磨自己从头建新厂造车皮的事儿了,如今事情已经够多了。

国铁有这个精力,还不如好好新建一座造火车头的厂,否则火车皮产量扩产了数倍,车头产能却跟不上,车皮也只能趴窝在仓库里吃灰。

而造机车头的技术含量可比车皮难多了,这个领域鲁路修是没有能力涉足的,而且造机车头绝对不能用劣质材料。

少了这个差异化的竞争点之后,鲁路修就算强行进场也没有比较优势,那还不如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又是一场涉及数亿马克的合作项目,就这麽紧锣密鼓地敲定了。

有了鲁路修提供的大量额外车皮,至少让今年冬天德玛尼亚的煤炭运输没有再出现漏子,所有缺煤的后方城市都可以保证冬季供煤。

很多原本要挨冻的德玛尼亚人民,并不知道鲁路修这个幕后英雄,又帮他们防患于未然了,也算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而就在鲁路修把这些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东方终于传回了一条前线战况。

兴登伯格元帅向南推进的行动暂时受挫了,他试图合围华沙的攻势,被露沙名将布鲁西洛夫遏制了。

连皇帝听说兴登伯格元帅被暂时击退的消息时,都是震惊不已。

原本上上下下都觉得露沙人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没法蹦躂了,没想到居然还能筑垒死守。

而且听说,就是因为前几天天气太过寒冷,坦克的柴油机居然冻住了,发动不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