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章 第三次御前奏对(1 / 2)

加入书签

第223章 第三次御前奏对

「什麽?陛下竟是为这件小事召见的我,实在是惶恐……区区一篇论文,我只是为了进修顺利毕业,随便写的。」

鲁路修听说了威廉皇帝的召见来意后,也是难得有些局促。

他之前已经被皇帝召见奏对过两次了,这次是第三次,本来并不会太紧张,只是今天的理由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皇帝不信地轻声哂笑:「随便写的?好,就算是随便写的,你还没回答另一个问题:这次来威廉港三天,就为了参加战列舰的入役仪式?是希佩尔邀请你来的?」

鲁路修:「我之前因为海陆军联合作战,与希佩尔将军也有过多次联络。不过这次参加入役仪式,更多是执行上司的命令——是第6集团军司令丶鲁普雷希特殿下让我有时间的话代表他来看一下,毕竟『巴里亚号』战列舰是以他的王国命名的。

当然,我作为前线将领,还是少数直面过敌军装甲部队的将领之一,对于一些新武器的使用比较有经验,有些反馈意见也趁着这次会晤,跟克虏伯丶DWM这些供应商的技术负责人聊了聊。」

皇帝这才想起这档子事儿,这是完全解释得通的,合情合理。

既然是代表巴里亚王室来,干涉武器研发的事儿只是顺口聊到,皇帝也懒得去想他越不越权了。

至于鲁路修那些人私下里在东线开大铁矿搞炼钢厂丶从克虏伯那里隐秘拿新铁场股权,这些事情皇帝也暂时没头绪去查了。

战争时期,前线的战利品收益是查不清楚的。

威廉皇帝把话题拉回正事儿,追问起论文:「你那篇论文的开题导言,写到未来随着平民政治的国家越来越多,战争的不可预测性会越来越强。所以一个合格的参谋部,应该在和平年代不分亲疏丶不论当前的外交关系,制定针对一切邻国和假想敌的作战计划。

这一点深得朕心,要是1914年7月的时候,总参谋部能够拿出一份单单针对露沙的作战计划丶同时又拿出一份用最少兵力守住西线丶以备不测的备案,国家何至于走到今天这步!」

鲁路修这才知道,皇帝究竟是被哪段论点打动了,当下也不卑不亢地又附和丶并深入解说了几句。

皇帝一抬手:「这些不用解释,不过朕想知道,你说这些观点并不是你原创,而是在复古丶这才是真正继承克劳塞维茨和赫尔穆特.毛奇参谋长的思想神髓,你这麽说有依据麽?你的论文还没写完,朕要看翔实的论据,而不是空喊口号。」

威廉皇帝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因为他是真心想要求证:

这个鲁路修到底是阿谀谄媚之人丶为了迎合上意而说出这样的话来,然后又毫无根据地托古。还是说这番道理,真的是完全符合前人智慧的。

如果鲁路修找不出真凭实据,那就说明他就是谄谀之臣。

眼下的情况,有点像是欧阳修问苏轼「你考卷里写的『皋陶三杀尧三宥』典故到底哪看来的?」苏轼却回答老子以今度古想当然耳。

但两者又不完全一样。

苏轼那样回答能被认为有急智,那是因为他的观点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是迎合上意。

鲁路修却不能有这种急智,因为他说的话正是威廉皇帝爱听的。

好在鲁路修也确实不是空口白话的,他立刻很有把握地侃侃而谈:「伟大的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既然是政治的延续,和平年代军事部门当然要不偏不倚地做好与一切邻国和假想敌作战的计划。

所以这才是真正继承克劳塞维茨的思想,而施里芬那种自行决定谁才是假想敌丶谁不是假想敌的行为才是误国。他区区一个军人,有什麽资格揣测谁才是假想敌?那是政治家才有的权力!他自己做这个判断,就是一种军人干政。」

鲁路修也知道,皇帝当年很欣赏施里芬,至少在和平年代丶在以布法为假想敌慢慢准备军备的年代,皇帝很欣赏施里芬。因为施里芬当年设想的假想敌,和皇帝设想的假想敌是一致的。

只是后来爆发的塞拉耶佛事件,是个不可提前预测的黑天鹅事件,外交的演变,导致真正的敌人和一开始预想的假想敌不一样了,这才手忙脚乱惹大祸。

但鲁路修面对皇帝丝毫不怂,他明知当年两人对假想敌的设想一致,他还是要点出这其中的关键:就算一致也不行!作为军人,哪怕揣测得跟皇帝一致,那也是一种干政!

这顶大帽子死死往下扣,鲁路修就是要把施里芬那个指望迎合上意的投机分子彻底搞臭。这一点不容回避,鲁路修将来论文里也会这麽写,这是已经定好了的。所以哪怕现在皇帝当面提前问,他也得这麽回答。

如果现在顾忌到皇帝的面子,说话软一点,将来写论文时才坚持,那反而容易被人当成两面派。

而现在这样当面硬顶,就算惹得皇帝暂时下不来台,皇帝还会觉得他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直臣,哪怕不讨喜,至少刚正不阿。

威廉皇帝果然被说得有些难以接受,但真讲道理他又无法反驳。尤其是多年来第一次有人告诉他丶当年施里芬那种「皇帝让他干什麽他就只干什麽」的行为,原来也是干政,这不由让皇帝多了一两分推卸责任的轻松感。

对啊,作为大臣,皇帝让你干什麽,你干好了,这确实没错。但皇帝没让你干的事情丶只要是你职权范围内的,你就能不干了吗?皇帝又不是什麽都懂,这个具体领域内,负责的大臣才是第一责任人,你自己不该知道什麽事情皇帝虽然没交办丶但是也重要吗?

只用心干皇帝交办的事情丶其他没交代的就糊弄,这不就是干政丶懒政丶不作为丶选择性作为……

一堆帽子扣下去,施里芬的死后名声在皇帝心里又臭了一两分。

鲁路修见皇帝虽然脸色难看,但也确实在反思,便又趁热打铁,推销起当年赫尔穆特.毛奇总参谋长的好处来:

「当年赫尔穆特.毛奇元帅执掌参谋部的时候,就有过一份方案,认为西线战线短,未来战争形态火力密度提升,西线更利于防守一方。东线战线长,适合打运动围歼战。虽然露沙国土广大不可能直接征服,拿破仑也做不到,但通过一系列运动战丶歼灭战消灭敌有生力量后,或许可以利用露沙的国内压力,逼迫他们以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条件停战。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