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4(1 / 2)

加入书签

媳天然礼法上就不平等,根何况郑氏身后还有郑家,这可不是许家能够比拟的。许氏原本是把园子的赁钱公公的田租都放公中用,如此还有她陪嫁的两百亩地,日子省着点倒是过的很好,郑氏显然是想虎口夺食。

可她也无可奈何,甚至郑氏在蒋六老爷的支持之下还要管家,许氏自然不能让她如愿。

两边斗的结果如何,这已经不是锦娘可以关心的了,因为她新设计的鸡年小黄鸡童装已经定了十套了,筠姐儿穿在身上就是最大的活招牌。

锦娘和悯芝便在一起做童装,朱绣娘还是在绣喜被,大家都忙的热火朝天的。有事儿做,就有工钱发嘛,若是没生意了,可就没进项了。

做到一半,橘香端了麻饮过来,这是锦娘必喝的,为了乌发。

悯芝做完一套,正让阿盈熨烫,空隙问锦娘:“娘子的观音像绣的如何了?”

“绣的差不多了,但总觉得差一些神韵,到时候我得去绣巷请教。”锦娘道。

悯芝担心道:“人家吃饭的手艺,哪里能指点您啊。”

这个锦娘倒是不担心,等她做了行首,到时候去请教就又不一样了,那时候有东西可以交换了。

中午锦娘和她爹娘一起吃饭,她娘就道:“咱们家得开始挂腊肉、做酱菜了。”

锦娘知晓她娘爱吃腌菜这个毛病改不了,遂笑道:“好,但是您让橘香和习秋一起做,这般也快些。”

罗玉娥道:“你就放心吧。”

“娘,今年也腌些鸭蛋吧,腌两坛,什么时候想吃的时候切一枚来。”锦娘虽然不太会烧饭,但是打理家务还真的得从细务上来。

罗玉娥点头:“腌两坛,够咱们吃的了。”

母女俩又说了几句家务,锦娘又上楼看筠姐儿,十个月大的小姑娘,每天可以吃蛋羹了,主食还能吃面,上次她爹专门做了蛋羹给她,碗都舔光了。

现在她正扶着板凳站着,看到锦娘就欢喜的很,她正想抱着孩子一起歇个午觉,不巧,她被喊去行首那里了。

一起去的还有两位主事,一位是鬓云楼东家的儿媳妇包娘子,一位则是绣巷的针大姐。

包娘子现在统管鬓云楼的刺绣行,据说她出嫁前就尤擅针线,出嫁之后代替婆母把整个鬓云楼打理的井井有条。针大姐也是绣巷名人,首先人家忠孝两全,从婆婆学刺绣,孤儿寡母,抚养儿女长大成人,绣技也是有口皆碑的。

从表面看锦娘的优势是最小的,但锦娘却不气馁。

三人进门时都是互相谦虚请对方前进,但是进来之后,在行首面前就不客气了。

包娘子侃侃而谈:“我们鬓云楼和锦绣阁齐名,养着上下三十多个绣娘,每年交税也是最多,若由咱们当,才会服众啊。”

“包娘子,你们的绣娘虽然多,也的确厉害。但是近年多半还是承接婚嫁绣品或者做绣屏的。从未承接过文绣院的差事,我们魏家绣铺已然承接两年了,再有,去年七夕乞巧节,贵楼送去的两件衣衫都被锦绣阁和天衣坊打败,行首,我不说旁的,若我暂代行首,至少也要保证明年乞巧得名次。”锦娘笑道。

包娘子心道,这魏家绣铺只有她们鬓云楼的一半,但是后台硬,不仅和文绣院关系匪浅,其夫还是汴京有名的衙内公子。

所以,她只为自己辩驳:“接绣屏的生意,让那边平江府和临安府的人都过来买,这不就说明咱们鬓云楼的声名远播么?”

针大姐笑道:“说起绣屏,谁还不知道王记绣铺啊?你们鬓云楼也没王记卖的好啊。”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