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5(1 / 2)

加入书签

若非是要到周家做事,她连本地谁是知府知县都不知晓。

“还能这般啊。”锦娘道,她现下还不觉得此事和她有关,将来却因为此事涉入风波之中。

再看这绣娘是把珍珠缝在掐牙上,而非领抹上,锦娘暗自记下。

又说家中,爹娘手头银钱有限,好容易找到一个铺面,娘很想快些赚钱,就索性付了半年的租钱,加上置办蒸笼桌子铁锅等等,手里的二十贯都花了。

锦娘成了他们的第一批客人,爹娘卖的是灌汤笼饼、菜饼、稀饭、豆腐脑儿、豆浆这些,她尝了两颗笼饼:“还不错啊,就是包子有些黄。”

“还不是你爹,不知晓开封的气候和咱们江陵不同,再有这开封的面也和咱们江陵的不同。”罗玉娥说完,还指了指对面的羊肉汤店:“你不知道对面的面店,竟然也在卖笼饼,是我们太心急了。”

“不是你们太心急,是咱们本钱有限,您和爹正好用这个地方练练手艺,开封人的口味和咱们江陵人不同,你们只要不亏本,等半年过去,再换个地方就是了。”

锦娘知晓开封房价贵,只有这样偏僻的地方都好说歹说才两贯一个月的租钱,稍微好点的地方都得四贯左右,那还只有单单一间铺面。

罗玉娥本是个急脾气,但见锦娘这般宽慰,也松快许多,“放心,我和你爹肯定会坚持到最后一日的。”

又说锦娘她们一个月的岗前培训结束,开始正式上岗,不知道是不是过年时她给自己的魔鬼训练,如今看到画院送来的新画,她不必再用透亮的高丽纸蒙着临了,直接在笔画了出来,还在要绣的地方用线勾勒出来。

要开春了,娘娘们的新衣新裙也得裁了。

顾绣头边走边看新人们,锦娘一边绣也会不顾麻烦的起身问询,态度倒是很不错。

新人上绣架,虽然之前听了一个月,但真正去做,还是错漏处颇多,顾绣头就会轮流安排做熟了的绣娘教她们。

她们新进的五人皆为一组,安排做一套衣裳,这和在周家不同,周家是一人做里外一整套,这里却是一人做一件。

锦娘分到的是做四破三裥裙,怎么做都专门会有一个人教你,就比方现在,顾绣头就对锦娘道:“这裙子的右上方和左下方都绣芍药,花样子照着这个画,先用棉线再用丝线,劈细一些。”

“是。”锦娘懂了,文绣院就是专门的绣匠,不需要你有许多想法,会做就行了。

这样也好,不必动脑筋,同时还可以把最新的花样带回去,宫样是最受欢迎的。

因此,本来准备做三条枇杷绶带鸟的领抹,就把最后一条改成芍药的了,这三条她依旧是打算赚了三贯尽够了,只是不曾想竟然有六贯之数,如此一来,加上这个月的月钱,都快十贯了。

回家之后,锦娘就晃了晃钱袋子:“明日我正好旬休,咱们一家去鱼羹店吃鱼去。”

她爹照常扭扭捏捏的,娘却道:“那赶紧好,明日咱们早些收摊。”

锦娘自从上次买了驴车之后,爹娘那里她就不再给钱了,以前她会觉得自己是在攒嫁妆,然而现在她觉得手里要有钱,至少有一大笔钱,不管做什么都不必受制于穷,也不会被人瞧不起。

看冯胜为何对她们谁都敢指点一番,不就是因为她能赚吗?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