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1 / 2)
放桌上,苏笑笑想说全是泥,一看他手上身上也不干净就把话咽回去,拽着他到后面厨房倒热水给他洗手,不动声色地问,“比妈妈大还是比妈妈小的姨姨?”
团团边玩水边说:“比妈妈小。”用小手比划一下。苏笑笑见状想说这叫矮不叫小,“你觉着妈妈该喊她姐姐还是妹妹啊?”
团团想也没想就说:“姐姐呀。”
苏笑笑大概知道是谁了。
吴双看娘俩进来就问:“问出来了?”
苏笑笑点头:“前些天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同志,我给她写过信。对了,那天您好像不在。”
隔壁柜台的女同志有印象:“我知道她,当时还想问她没上过扫盲班吗,怎么让你写信。就算自己不识字,难道家里孩子也没上过学。后来一听到信的内容,我就明白为什么不让家人帮忙。”
吴双好奇:“还是啥见不得人的事?”
苏笑笑:“没啥见不得人的。就是她姐一家在西北,可能因为以前支援边防建设留在了当地。那边日子跟这边没法比,那位女同志就写信问她姐有没有什么困难,实在不行可以把外甥外甥女送过来。估计担心婆婆一家反对,想着先斩后奏。”
吴双不禁说:“哪能先斩后奏?不对,她姐没工资”
苏笑笑:“收信人地址不是农场,可能嫁给了当地人。就算有工资,也可能只有她一个人赚钱。要是又有四五个孩子,吃不好穿不好也正常。西北就算有山,也不会像这边春冬有笋,夏有野杨梅秋有橘子板栗山核桃。再说西北缺水,也不如这边赶一次海捡的东西够全家吃一天。”
“就算像你说的这样也不能先斩后奏啊。”吴双不禁皱眉,“没有这么办事的。”
苏笑笑点头:“您说的我都懂,可要是您侄子侄女在家吃不好穿不好呢?”
吴双无言以对。
只因年前苏笑笑给婆家寄东西的第二天她也给娘家寄两箱海货。苏笑笑去年春节没给公婆寄钱,吴双给她爹娘寄几十块钱,名曰不能回去过年孝敬父母,让老人自己买点东西。
农村过年生产队会杀年猪,地里有菜,家里养着鸡鸭,而有这些年货就齐了,哪还用得着花钱买。再说,农村人普遍节省,几十块钱够用一年。吴双只是一个春节就给这么多,显然是借着过年的名义补贴娘家。
吴双问:“要是真把孩子送过来,她公婆不同意,她咋办?”
柜台那边的女同志人忍不住说:“像雷锋同志那样的好人,像苏姐她父母那个德行的都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既然来了,家里也不缺这口吃的,那就先住下吧。再说,那位女同志可能还有父母。”
苏笑笑突然想到自己,“也许这位女同志跟我和团团爸爸一样住娘家。”
柜员不禁说:“对啊!我猜是这样,以前上面号召援边,那位女同志的父母不同意她姐过去,她姐死活要去,父母因此很生气,或者说了一些不认女儿的话,女同志担心让儿女帮她写信被父母发现,所以才请苏姐帮忙。”
吴双点头:“要是这样就说得通了。”
团团一脸疑惑:“妈妈,我怎么听不懂啊?”
苏笑笑:“你听得懂就怪了。”
“我为什么听不懂?”
吴双想说,你还小,然而先听到苏笑笑说:“因为你认识的字还没有双姐多。我们说的你当然听不懂了。”
团团信以为真:“妈妈,我的笔呢?”
苏笑笑把铅笔给他,又把自己的椅子让出来。团团拿一张报纸,学写报纸上的字。
吴双往前往后看一眼,道:“这事咱们自己知道就行,千万别往外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