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3(2 / 2)

加入书签

同时,‘大宋军事报’、‘大宋农报’、‘大宋商报’等报社纷纷在东京科学院成立,之前被筛选进入科学院的学子们此时就派上了用途。

各科的报纸都由科学院的院士和学生们负责编排和出版,首先对外打出名气的就是‘大宋军事报’,因为赵官家亲自牵头编纂的人生第一部著作《大宋国难》就藉于军事报开始连载!

第一期报纸,首页印上大大的大宋国难的书名,然后署名:赵芫!

一开始,这份八月军事报月刊报印刷出来后,先在东京城中发售,负责卖报的科学院学生背着报纸给各家有识之士送卖,结果购买的人寥寥无几。豪绅和官员们的门房一见是穷学生来卖什么报纸,听着就是垃圾书,根本不予理睬的。

后来研究经济的学生出了个点子,先在城中各个繁华的地点,派说书先生进行宣传,重点要夸大‘国难’和‘官家人生第一本著作’两个卖点。

一开始出去兜售报纸的学生不明所以:“我觉得官家这本书的名字起的不好,国难二字不吉利,说出去,恐怕没人敢买报纸。”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ī????????ε?n???????5??????o???则?为????寨?站?点

经济学的学生瑶瑶手指,歪嘴邪笑,“不不不,国难二字要大大的喊出来!”

后来果然应了经济学学生的话,初时说书先生们大声朗诵宣和年政治腐败政策错误时,底下人还茫然无措,不知该不该听,等说书先生活灵活现将政策错误导致宋军十万被辽军几千打得屁滚尿流时,底下听的人已经不知不觉怒发冲冠起来。

处在这个时局当中,没有具体的史料记录呈现,普通人很难分辨时局当中究竟发生过什么事的,他们只看得到结果,而不知源头和过程。

现在朝廷居然创立月刊报纸,详尽地报道国家如今正在发生的大事,还有顶级文臣武将对各大事件进行剖析解读,这种新奇的开放的方式所引领起来的追捧风潮是难以想象的。

东京城的百姓和文人士子们的声浪如同沸腾一般,街头巷尾都在互相打听军事报是到底什么东西,又该去哪里购买。

原本堆积的报纸顿时被抢购一空,有财力的人家,还预定了未来半年的所有报纸,每个月出版后会有学生专门送到各家门前。

当大家购买了大宋军事报后,就发现,报纸的末尾写着‘大宋农事报’、“大宋商报”等联名,说明还有其他报纸!顿时有好奇之人,又复购了农事报、商报。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上面竟然图文并茂刊登了科学研的研究进度,以及大宋各地的粮食物价,以及各地出现的灾害、如何防御治理灾害的政策发布。商业上,各地的官方赋税政策,以及执行情况,出现的贪官污吏治理情况等等。

“这,这岂不是人在家中坐,尽知天下事?”几份报纸都购买了的学子看完只觉得耳目一新,仿佛自己的精神触角通过报纸上的文字触及了大宋全国各地一般,忍不住惊叹不已。

而购买了报纸的商人们,则一会儿惊喜,一会儿哀叹,朝廷搞出的这个报纸记载了各地的物价,给他们这些商人经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比如了解了隔壁州城的某样商品的物价,他可以指定商战计划。这是好处。但反过来说,朝廷将物价无差别发表给全民观看,也就导致他们这些商人不能随意调控商品价格了,糊弄不了老百姓了啊,又是个大大的坏处。

几大报纸当中只有农事报销量差,因为种地的农民很少拿的出钱每月购买报纸,而且没读过书的农民也看不懂这东西。不过赵芫对此早有计策,各地的贫困学子,可以用为本村人宣将农事报,来换取免费的军事报。同时各州县的天气官、农事官必须负责宣将农事报,每次宣讲都要将听讲人的户籍身份、时间、地点一一记录清楚,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