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0章 黄巢(2 / 2)

加入书签

这人本身就是濮州的豪杰,然后又在巨野泽养了一批亡命之徒,专门负责大野泽到白沟一段的盐道。

董公素怕赵大没听过大野泽,还专门讲了这处水泊。

他告诉赵大,巨野泽这地方历朝历代都是强人啸聚的地方,那王仙芝能压住那里,可见本事。

刚刚罗元宝说朝廷的确不会放任王仙芝,这话是没错,因为王仙芝活动的范围在曹州,而曹州的南面就是运河枢纽宋州,一旦曹州乱,整个运河段都要受影响。

所以朝廷的确会出兵,但董公素不认为王仙芝短时间内会被平定,因为最差最差,那王仙芝带人往大野泽一躲,藩镇兵马就对他无可奈何。

董公素还说了一个事,那就是现在中原那片已经隐隐然有一个民谣了,说:

「金色蛤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董公素看向赵大和他的那些幕僚们,说了这样一番见识:

「此类民谣自汉以降就屡见不鲜,正如我朝当年『十八子,得天下」,现在出现这类纬,可见中原人心已然动荡,也许不知道多少豪杰之士在蠢蠢欲动。」

接着,董公素终于提到了一个让赵怀安侧目的名字,其人道:

「就我所知,冤句那边的盐豪黄巢就和王仙芝有旧,他算是王仙芝的上游散货商。而冤句就在曹州,你们说这事巧不巧。」

赵怀安一直在沉默,反而是旁边的张龟年对这事很上心,问了一句:

「所以,董公你是觉得黄巢会响应那那王仙芝,合攻曹州?」

董公素摇头,表示他也不确定。

毕竟作为民乱啸聚地方是一回事,敢去打朝廷运河上的重镇又是一回事了。

不过董公素对这事也无所谓,他并不觉得王仙芝一个盐贩子能搞出什麽事来。

还是那句话,大唐的确问题多多,但还不是一个王仙芝能如何的。

所以董公素也只是将这件事当成了一个影响盐价的短期事件,并不认为有什麽大不了的。

而在场所有人都同意董公素的看法,大夥聊聊笑笑,就把这事当成了个谈资过去了。

不,也不是所有人,应该说唯有一人明白这到底意味什麽。

此刻,沉默着的赵大遥遥看向长安的方向,彷佛看到冲天焰火在焚烧。

那煌煌天唐,终于从这一刻开始拉上了谢幕。

也幸好,这件事赵大知道的并不迟,很多事情从现在开始改变,都还来得及。

这一次,老董他们终于要走了,临行前,赵大让杜宗翰帮忙多搜罗骑材,然后让老董多上心和隆舜的交易,让他们赶紧办。

赵大没有告诉他们的是,川西军打雅州并不顺利,前面的杨庆复已经非常恼火了,连都将都斩了一个,但川西军竟然还是攻不下雅州。

所以赵大判断,要是杨庆复再打不下,很可能就会调赵大南下,毕竟杨庆复要是不能在高到来前拿下雅州,那雅州也就和他没关系了。

目送着老董他们的车队远去,赵大带着众队将站在关门前吹了好一阵风,然后就主动拉着王进走到了靶场,开始卖力训练。

不仅是他得练,全军都得练!甚至赵六这个文艺兵也拿着弓箭开始跟着练!

看着全军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王进很欣慰,这才是武人该有的样子!

之后几天,保义都全军练武,靠着后方不断转运来的粮秣,赵大很是练了一波兵。

而那边董公素也很快带来了消息,他终于和隆舜那边谈好了,愿意以一人二百贯的价钱,赎买赵大手上的乌蛮骑士。

这个价格的确贵,但却也不是什麽天价,那些乌蛮骑土都是精锐,练成这样往日花销肯定不止二百贯了。

但赵大也无所谓了,点了一下乌蛮骑士,人数有三百零七人,最后按照一人二百贯的价格,共卖了六万一千四百贯,其中分了六千一百四十贯给老董他们三个。

就这样,一转眼,赵大又入帐五万五千多贯,整个库仓一下子又丰盈起来。

此外呢,下个月后,老董他们三家又会资助一批钱粮过来。

因之前入关的时候就已发过赏,所以这一笔钱就是保义都帐上的纯利,现在那王铎走路都是带风的。

别说养五百骑了,就是全军加一起,都能养个两三年。

可以说此时的保义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虞军,赵大的屁股至少可以坐稳三年了这段时间,后方的粮一日不断入仓鸡栋关,而前线也越发扰动。

据说是杨庆复那边得到雅州本土的浅蛮的消息,说南诏军有一股部队绕进了芦山一带,似乎要渗透到唐军后方,对粮道进行打击。

杨庆复是比较信任浅蛮的情报的,雅州这边的南蛮和幕府的关系是比较好的,以往幕府每年都会给他们绘帛三千匹,让其刺探南诏虚实。

所以杨庆复很重视这条情报,但他目前手上实在乏兵,于是就让赵大带着保义都去北面搜山,好将这伙南诏军给歼灭。

于是,赵大在得了军令后,停了保义都的训练,然后将关防交给了高派过来的天平军,就带着全军出关向芦山而去。

从鸡栋关往西北走趣芦山,实际上路程并不长,也就是八九十里。

但这条路却非常难走,山岭崎岖,山路错综复杂。

四个月前赵大与老六等人就是在山棚们的导引下,从这条山岭走回邛州的,四个月后,他再走一次,倒也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悟。

也不知道何伯丶费扬古他们回到寨子后过得如何了。

现在赵大带着千馀大军行走在山道上,负责给他们带路的则是杨庆复那边派过来的。

保义都到天台山山口时,天已经黑了,因夜间路况不明,赵大令全军就地扎营,当夜便宿在山外的一处避风口处。

第二日天放明,保义都原地烧火做饭吃了顿热食,因为进山后,为了防止炊烟暴露位置,就不准再吃热食了。

全军吏士吃了顿热乎的后,踏白先发,哨探路况,然后各队按照编制先后进山。

赵大很小心,家业积赞到他这个份上,可不能大意在这里。

于是,各队如山后,皆竖旗帜,前后相望,一旦前队旗帜偃倒,后队立即列阵。

就这样,带着十二万分小心,保义都千馀吏士入山了。

丁怀义带着三十名踏白纵马步在山道上。

因为之前涉过一段浅河,再加上山里的风一吹,众人都有点哆嗦,这会这些踏白队的骑士们就将身体所在披风里,然后谨慎地环视周边群山。

山里要藏几个人,那是谁都找不到,可要是想藏一支军队,却并不是那麽容易的。

因为人能骗人,鸟却骗不了,只要看山岭上有飞鸟盘旋不落,山林内必有伏兵。

丁怀义队里的这些踏白,原先就是各藩的哨探,对于这方面的经验早就不用多说。

此时,队伍中的丁怀义看着看着,却发现这片山林谷地很美。

和山外土坡被伐砍得光秃秃不同,这里郁郁葱葱,便是天空升起的朝阳,都让丁怀义觉得美上了几分。

队伍很快在山道上深入,一路都未发现南诏人的踪迹,反倒是让他们在一处避风口发现了一处被遗弃的坞璧。

这种坞堡是很典型的唐人造,一些从平原里逃进山林的,都会结伴聚集一起,然后就修一个这样的坞璧。

其实这种土坞实际上就是三排土房子为最初核心建筑,然后在外层一圈圈的建土房,

最后建成了一处坞璧。

这样的坞璧实际上更多是防虫蛇野兽的,并不具备太多的军事功能。

也许正因为如此,这处坞璧被他们的主人给遗弃了吧。

丁怀义还是很了解南诏人的作风的,他们那里穷,对于川西的一切似乎都是不知满足的,无论是丁口还是铁器,

看到那处坞璧,丁怀义打算带兄弟们进去休整一下,再烧火吃点东西,有屋顶遮盖,

倒是可以升火。

这会丁怀义感觉有点不舒服,这一路行在山里,寒气彻骨,整个人都有点不得劲。

丁怀义也不清楚,这是冷到了,还是吸了山里的瘴气,中了毒。

但就在众踏白准备进坞璧时,山岗口拐过来一队人马,两方一下子就撞到一起。

电光火石间,丁怀义想都没想,冲着对面最前头的一人,一箭射了过去。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