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正一道(2 / 2)
「自然!」二人同时点头。
高廉跟关石花也站起来,道:「那我们也先走一步,二位慢聊。」
等人都走光后,屋子里就剩下傅源跟老天师。
不等傅源开口,老天师道:「傅源啊,你学富五车,知道我们龙虎山的历史吗?」
傅源想了想,道:「只是大体知道一点,好像是由张道陵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
老天师摇头,道:「张道陵祖师原名张陵,于汉末创建五斗米教,自称「天师」,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祖孙三代传承,被人称为「张天师」一脉。
而这最早的三代「张天师」,无一例外,最开始都是学儒的,只因世道混乱,无所治世,一身抱负不得施展,故而才弃儒改学长生之道,自此代代相传。」
傅源有些诧异,张道陵原来是儒家弟子麽?这还真不知道!而且张道陵原来出生在汉末……汉末到天宝,中间隔了几百年呢。
老天师又接着道:「早在建安二十年,「三张」便得到了汉献帝敕封,彼时由「系师」张鲁接受敕封,也是由他主持祭祀……
此后传承不断,直到大唐天宝年间,才再次被敕封,引领正一教,历朝历代,祭祀不断!」
傅源恍然,点点头,道:「我明白了。」
虽然老天师虽然说得很含糊,嘴上明明说得是其他事情,但话里话外,却又解释了「天师度」的问题。
被敕封,主持祭祀,还有弃儒从道的「三张」……跟今天的场景,是不是很相似?
当然,有「知」才有「行」!
此情此景下,老天师的话,也只有傅源能够理解,因为他经历过,有了「知」。
一道美味佳肴,无论旁人描述的多麽美味,多麽惊奇,只有真正吃过的,有了「知」的人,才能理解。
又或者你无意间吃过某种食物,后来通过别人的描述,两相映证,你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麽。
有知不得行,有行不得知,唯有知行合一!
……
得了解释,傅源也不再关注「天师度」了,反而诚恳的向老天师请教起学问来。
学儒至今,傅源都是通过「训诂」,自己琢磨,自己理解。
正一教虽然是道教,但创始人却是学儒出生,学习正一教的理念,想来也能触类旁通。
老天师也不吝啬,详细讲述起来。
正一教起源的五斗米教,来自张道陵注释《道德经》所悟的《老子想尔注》。
《想尔注》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关于守道诫,主张求道需要专丶诚丶静。
正一道之前,所有的道学,从来都只关注「道」本身,而不关注求道的过程,只有儒学才强调过程。
二是长生之法,主张和五脏五行之气,和则相生,战则相克,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
为了自守,要做到无思欲丶无为无名丶不贪荣求宠丶不争强好胜丶不为恶事等。
三是帝王行道,主张道之为化,自高而降,指谓王者,故贵一人,制无二君,是以君王常当行道,然后乃及吏民,非独道士可行,王者弃捐也。
正一道跟儒学,有不少相似之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