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章 约稿高拱(2 / 2)

加入书签

但是他这次吃了亏,也算是成长了一些,还是将这句话吞了回去。

——

等到朱翊钧好不容易回到东宫,就见到遍体鳞伤的张宏。

看到张宏这幅样子,朱翊钧垂下泪来:「张大伴,是孤一意孤行,反累了你受罪。」

张宏连忙跪下来说道:

「殿下折煞仆臣了,仆臣没读过什麽书,不懂那些大道理,只晓得为您办差这麽一件事。」

朱翊钧抱着张宏痛哭起来,张宏忍着背脊上的剧痛,更是觉得这趟东厂是去的值了。

东厂来拿人的时候,张宏都觉得自己完蛋了。

执掌东厂的是司礼监二把手冯保,冯保和自己的乾爹李芳不对付,对自己也不待见。

果然进了东厂,张宏就被折磨的要死。

就在张宏都快要撑不下去了,准备供出是苏泽撺掇皇太子办讲学会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自己乾爹的李芳的递话。

「闭嘴,撑下去」

张宏只能咬着牙,靠着这句话撑到了今天,本来张宏以为自己都要烂在东厂的监牢里了,却没想到峰回路转,自己竟然被放了出来。

张宏听完了朱翊钧讲完了翊坤宫中发生的事情,更是对着朱翊钧说道:

「仆臣这条命,就是殿下赏的。」

「大伴还是要谢谢苏师傅,若不是苏师傅,孤这会儿还跪着呢。」

张宏连连点头,他虽然是太监,但也是知道感恩的。

在东宫的时候,苏泽就对他不错,如果不是苏泽上书让皇帝改变了心意,饶了太子,自己怕是已经死在东厂了。

但是这一次牢狱之灾,对张宏来说也有极大的收获。

最重要的,就是「大伴」这个称呼。

太子对自己称呼改变,说明从这一刻开始,太子将自己真的当做贴心了。

以往皇宫和东宫的太监中,大伴是针对冯保一人的称谓。

冯保那可是一手将皇太子带大的。

如今自己也有了这个称呼,那只要熬到了皇太子继位,一个司礼监秉笔是跑不了了,掌印也未来可期。

而这一次东厂牢狱之灾,也让张宏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波云诡谲的宫中,财富地位权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主上的关系。

他在东厂死死咬着不松口,不出卖太子,赢得了太子的青睐。

而那些承受不住,将东宫私密事情说出去的太监,坟头都已经长草了。

张宏更加感激乾爹李芳的提醒,这次东厂之行,对于张宏来说是脱胎换骨的蜕变。

「大伴,那百戏会的事情?」

张宏吓了一跳,怎麽殿下还关心那破百戏会。

但是张宏又不能违逆太子,只能说道:

「殿下,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苏翰林能让将学会办起来,也能让百戏会办起来,为什麽不再问问他呢?」

朱翊钧连连点头说道:

「大伴所言极是!大伴有伤在身,还是先静养几天,反正这事情也急不得。」

这次的事情,倒是也让朱翊钧有了点进步。

历史上,大政治家和大军事家是最难产的,原因就是政治和军事,都是需要实践的学科。

但是政治和军事的实践,只要出小错,就足以葬送一切。

这次的讲学风波,如果提出来的是个普通官员,政治生命就已经断送了。

但是对于朱翊钧这个储君来说,却有实践的机会,而这一次给他的教训就是政治上的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如果要提出新的想法,需要先试探风声才行。

这对于六岁的朱翊钧来说,也是印象深刻的一课。

——

十二月二日。

讲学风波吹的快,但是平息的也快。

从皇帝给詹事府赏赐后,风向就瞬间变化了。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其实对于大部分中下级官员来说,他们也是支持讲学的。

讲学可是儒林盛世,哪个读书人不想要参加?

而且讲学讲学,也就切磋学问的机会,若是能一鸣惊人,就能成为一代文宗。

而且很快朝野传出风声,皇帝准备用自己内库的私房钱来办讲学会,还要遍邀天下名儒,办一场能载入史册的讲学盛会。

这下子反对的声浪就更小了。

如此讲学盛会,那可是要青史留名的!

就连一贯事事反对的言官,在风向转变后,也迅速转向。

史馆。

沈一贯惊道:「子霖兄你要向阁老约稿?」

罗万化丶王家屏丶张位,都惊恐的看着苏泽。

苏泽说道:

「朝廷上下都在风传,陛下要用内帑的钱办讲学会,既然要讲学,总要让天下人知道讲什麽吧。」

苏泽其实已经知道了确定的结果。

【隆庆皇帝下旨,内帑出钱再办灵济宫大会,邀请天下贤良文学赴会讲学。】

【本次讲学极大的繁荣了大明思想界,但也加剧了大明思想界的分裂,大明国祚+2。】

【上书倡导的宿主威望+200】

国祚+2,这个结果也正常。

思想界繁荣,但不意味着政权就能稳固。

相反,如果王朝末期,思想界又不能统一思想,反而会导致更大的混乱。

所以讲学虽然延长了国祚,但是不多。

苏泽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次大会不仅仅要成为思想界的大会,更是要统一思想,确定未来的方向。

这就需要苏泽这段时间,不停的上书修正,扩大会议的议题和议程了。

既然是大会,苏泽还要将这场大会的气氛炒热。

苏泽说道:

「我准备在《乐府新报》增刊,请阁老执笔,阐述各派要义。」

「赵阁老已经答应我,写一篇心学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我今天下衙就去拜访高阁老,请他也写一篇文章。」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

还能这样?

但是仔细想想,如今《乐府新报》发行量这麽大,赵贞吉写了心学文章,其他阁老怎麽可能坐得住?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