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任务完成,紫色道具(2 / 2)
言官们暂时偃旗息鼓,并不代表苏泽的名声就好转了。
根据几个在六科都察院观政的同年说,一旦谈及苏泽,御史给事中们都咬牙切齿。
苏泽这个名字,已然成了六科廊和都察院中的禁忌!
这让几个和苏泽有交往的同年都十分有压力,观政的时候都小心谨慎,不敢多言,生怕被人发现他们是苏泽同年的身份。
苏泽竟然鼓动皇太子花钱,这让罗万化都有些难以接受。
苏泽却说道:
「一甫兄,如果你有百万家资,是将家产放在罐子里,埋在地下传于后代有利于朝廷,还是将家产用了有利于朝廷?」
罗万化愣了一下说道:
「当然是积善传家最好了。」
苏泽摇头说道:
「若是天下人都和一甫兄一样想,你不花我也不花,那这天下的金银就要重新埋藏于土里了,那金银怕是有也要幽怨,为什麽要将它们从地下挖出来。」
罗万化跟着笑了出来。
苏泽说道:
「天下人都将金银埋在土地,那天下间流通的金银就更少了,钱法日益不通,银贵而谷贱,难道这就是利国利民的吗?」
罗万化也跟着思考起来。
苏泽说的,就是明代中后期一个严重的问题,通货紧缩。
因为金银的价值是一路走高的,所以很多富人都会将金银存起来。
这就会出现明明是丰收了,但是粮食价格却下跌的情况,也就是谷贱伤民。
但是手里有银子的人,却因为银子日益稀缺,获得更多的财富。
普通百姓借贷成本越来越高,最后因为高利贷破产,整个农业经济遭到破坏。
通货紧缩,根源自然是商品总量和货币总量不匹配,大明生产了足够的商品,却没有能够用来交易的稳定货币,导致货币价值一路推高。
但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社会整体热衷于储蓄,而将市场上的货币都抽走存了起来。
有钱人储蓄不消费,穷人却没钱可花,这经济不出问题才怪呢。
苏泽一手在登莱开港铸币,发行更多的银元,满足大明日益庞大的商品市场的需要。
另一手则是要促进消费,让富人手里的金银流通起来,增加流通货币的数量。
而整个天下最大的富人,自然就是大明皇室了。
在苏泽看来,皇室的钱不是花在这里,就是还在那里,总是会花的。
要麽是皇帝滥赏皇亲国戚,要麽用来修院子造宫殿,要麽炼丹修仙。
既然要花,那还不如搞一点与民同乐的活动,好歹也能刺激消费。
当然,这笔银子要皇帝从内帑中出。
苏泽已经思考要怎麽上书,让皇帝从内承运库中将这场大会的费用出了,那群臣的反对声应该会小不少。
古今中外,这种皇室倡导的文化活动,还真不全是铺张浪费的奢靡享乐。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皇室这个最高统治者,引领起来的风尚,公卿勋贵也必然会跟随。
皇帝花了一两银子,这些公卿勋贵就会花十两银子跟随。
这些银子流入市场,反而能带动整个经济体的活力,让财富在更多人手里流转。
这总比皇帝用银子买丹药好吧?
将讲学和办大会合并在一起,官员中的反对声也会小不少。
当然,这些经济学理论罗万化暂时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但是听苏泽说完,再办一场灵济宫大会,似乎也不是什麽坏事。
半是说服了罗万化后,苏泽又开始思考,要不要上书在紫禁城的宫殿上安置避雷针?再增加一些消防设施?
明代的皇宫也是多灾多难,嘉靖年间就烧了一次三大殿,隆庆皇帝在位短,万历年间又烧了一次,连内阁和翰林院也差点被烧,史馆都被一把大火给烧没了。
每一次重建三大殿,都给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百姓也要加徵税赋劳役重修皇宫。
这当然也和木质建筑容易着火有关,但是这也和京师的落雷天气有关。
苏泽原本也想要搞个风筝实验出来,但是那个实验实在是太过于危险,苏泽还是没在《乐府新报》上刊登。
乾脆还是用【手提式大明朝廷】上书,在主要宫殿上加装避雷针。
原本苏泽还觉得,增加了每月上书的次数,每个月的金手指宽裕不少。
但是现在看来,不够用,完全不够用啊!
一个月才两次上书机会,打发要饭花子呢!
本月要上书让皇室花钱,还要上书弹劾辽王,再加上给宫殿安装避雷针,这个月的金手指都安排不过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系统突然响起了提示。
【任务已完成:和皇太子朱翊钧的关系达到「亲密」。】
【任务奖励:道具抽奖机会*1】
【是否抽取道具?】
这就完成了?
算算时间,应该是张宏返回了东宫,将自己的建议告诉了朱翊钧了。
小胖钧的声望也太好刷了吧?
苏泽感慨了一下,自然是选择抽取道具。
【恭喜宿主,获得道具「飞鸽传书(紫色)」。】
【飞鸽传书】(紫色):看起来普通的鸽子,只要将收信人告诉鸽子,一日之内就能将信送到收信人手里;收信人可以将回信绑在鸽子腿上的信筒里给宿主回信。
这是什麽超次元鸽子!
不愧是紫色道具,这样太强了吧?
一日的通讯时长,虽然比不上苏泽穿越前的即时通讯工具,但是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不愧于是紫色道具了!
只可惜这鸽子只能一对一通讯,也就是往来通讯最慢需要两天?
这也要比驿站的效率高多了。
「咕咕咕」
一只鸽子出现在苏泽的手里,罗万化疑惑的看着苏泽手里的鸽子,苏泽说道:
「这是我饲养的信鸽。」
罗万化点点头,饲养信鸽也不算是什麽新奇的爱好,他只是奇怪这只鸽子是什麽时候飞进史馆的。
苏泽重新将鸽子收紧了系统仓库里。
就在这个时候,沈一贯冲进了史馆。
「子霖兄!刑部再议辽王案,要给辽王翻案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