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2 / 2)

加入书签

作为高级宗室,他们的待遇是相当好的,吃不上饭的都是底层的宗室。

如果按照代藩的处理办法,按照级别授田,那就算是分到了田亩,也绝对过不上以往的奢靡生活。

这些宗藩高层也很清楚,他们的奢靡生活,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宗室特权和欺压其他低级宗室获得的。

控诉人纷纷撤诉,就连被辽王强暴的县主家人,也被拘禁在家中,不肯让她出来作证。

审案第一天,案件就陷入僵局。

而勘辽正使洪朝选却兴奋起来,连忙让这些人签字画押撤诉。

将一切写下来,申时行非常的焦虑。

从进入湖广以后,他就听说了不少辽王的不法行为。

其实不仅仅是辽王,整个辽藩都可以说是烂透了,荆州百姓都被辽王府折磨的欲仙欲死。

如果这一次被辽王逃过去,下一次还不知道什麽时候,才能有这样的机会将辽藩革除。

申时行也明白了,为什麽自己的师相张居正,如此执着于扳倒辽王。除了个人私仇外,也是出于荆州百姓的公愿,这辽王府实在是太不做人了!

申时行忧心忡忡的写完了信,让自己的亲随快马送往京师,送到苏泽的手上。

——

十一月十一日,国子监。

今天是休沐时间,但是苏泽却没有休息,而是抽空去了国子监,受了沈鲤的邀请,给国子监的贡监生讲了小课。

这些贡监生,都是沈鲤挑选出来的读书种子。

苏泽讲授的是自己科举的一些技巧,还现场拆解了自己乡试的八股文。

贡监都是没有考取举人功名的秀才,由苏泽这样一个二甲进士,又是东宫讲学兼任翰林的人给他们讲课,这些贡监生都听得十分认真。

和东宫讲学不一样,苏泽这次讲课是中规中矩,讲授的也是最基础的,甚至连考场调整心态的方法都讲了。

但是对于这些贫寒的读书人来说,这就是相当重要的经验教诲了。

等到苏泽讲课完毕,他还专门留下了答疑的时间,让贡监生们提问,众人都觉得获益匪浅。

等到学生们散去,国子监司业沈鲤对苏泽作揖道:

「多谢苏翰林为诸生解惑。」

苏泽看向沈鲤,他对于沈鲤这个国子监司业还是很有好感的。

沈鲤的家族算是当地望族,他一路上科举之路也算是顺利,官运也亨通。

这样的人生赢家,却还能和这些贫苦贡生共情,为他们的前途奔走。

苏泽也是被沈鲤说动,知道这些贡监生科举不易,牺牲自己的休沐时间来给他们讲课。

沈鲤说道:「苏兄,你那报馆还缺采风使吗?」

「那几个生员做了你报馆的贡监生,生活改善了不少,又有几个生员求到我这里,想要帮着《乐府新报》采风。」

《乐府新报》发行了几期后,已经在京师风靡起来。

这自然那是苏泽办报之初,就已经预料到的事情。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时代,报纸所带来的吸引力,怕是新媒体时代的人不能理解的。

但是苏泽穿越前就听过部里的老同事说过,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大家都是争抢着查阅有限的几份报纸的。

更不要说大明了,况且《乐府新报》是大明唯一的一份报纸。

也因为每次《乐府新报》送到衙门,都会引起官吏的争抢,好几个衙门都找上报馆,要求增订报纸。

除了报馆之外,各地的会馆也通过各种手段订报。

刚刚发行的时候,《乐府新报》的创刊号发行了五百份,除了各大衙门订阅的,还有苏泽半卖半送的。

等到上一期的时候,《乐府新报》的刊印量已经达到了一千份!市面上还出现了民间私刻盗版的版本。

苏泽给这些贡监生采风的报酬,就是几份多馀的报纸,而如今这些报纸在京师供不应求,只要转卖就能轻松赚到一个月的生活费。

做了采风使的监生得了甜头,自然就求到了沈鲤这边。

苏泽微微一笑,他又说道:

「只是调查京师的物价,其实也是要不了这麽多的采风使的。」

沈鲤脸上露出愁容,苏泽又说道:

「既然是采风使,他们可以给《乐府新报》投稿嘛。」

「投稿?」

苏泽点头说道:「我准备增设一个两个版面,将原本放在二版的专栏变成独立的版面,扩充『市井之声』增加一个市井新闻的版块。」

因为《乐府新报》使用的纸张和墨都比较便宜,所以只能单面印刷,原本报纸是两张大纸,四个版面。

苏泽要增加两个版面,就是要增加一张报纸。

沈鲤问道:「所以苏兄的意思,这个市井新闻,就由采风使来撰写?」

苏泽点头说道:「这个版块不难,只要搜集一些市井的新闻,百姓的坊间议论就可以了,以『新奇特』为主,无论多小的故事都可以。」

苏泽设想的就是前世的《故事会》,搞一些吸引眼球的市井奇闻,增加报纸的娱乐性。

沈鲤想了想,觉得这些贡监生做这个应该没有问题,于是准备替他们答应下来。

苏泽又说道:「这些稿子,就麻烦沈兄挑选校对了。」

沈鲤愣了一下,上次才帮着苏泽写了八股文,没想到苏泽竟然得寸进尺,又要让自己做免费劳动力。

沈鲤苦笑了一下,为了自己的学生,还是答应了下来。

随着版块的增加,只靠着报馆几个人,已经有些忙不过来了。

于是苏泽在报馆进行了改革,在每个版面都设一名编辑,负责整个版面的选稿排版校对工作。

苏泽也从报纸的杂事中脱身出来,专门负责新的第五版,也就是科普版面。

所以苏泽瞄上了沈鲤,让他担任二版『市井之声』的编辑。

沈鲤被苏泽拉上了「贼船」,他又好奇的问道:「苏兄,你说增设两版,还有一版是什麽?」

苏泽笑着说道:「苏某发现,《乐府新报》上刊登了不少海外的事情,却对我大明的山川地理没有介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江山如此多画,又怎麽能不好好描绘一下?」

「所以第六版名为『山川地理』,由苏某向各在京的会馆约稿,介绍各地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

沈鲤喃喃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江山如此多画。好句!好句!」

苏泽这才想到,这句话是明代诗画家董其昌说的,如今董其昌估计才中乡试,自己竟然无意间做了文抄公。

看沈鲤这个样子,这句话很快就会传遍京师了。

算了,哪有穿越者不文抄的,苏泽很快心安理得。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年轻人闯入了两人谈话的偏厅。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