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章 扩展的朋友圈(日更)(2 / 2)

加入书签

而要成为阁老重臣,就更需要有可靠的圈子。

就说张居正,他需要有人帮着他参谋国策,需要有人帮着他执行,遇到事情还需要眼线和耳目。

为了扳倒辽王,张居正还要将自己的门生申时行塞进去,如果没有各层各级的人帮着,阁部的命令连京师都出不了。

「送了拜帖的同年名单,抄送一份送到沈一贯府上,请肩吾兄帮着参详一下。」

徐渭点点头,苏泽对同年不熟悉,沈一贯经常参加新科进士的聚会,由他筛选一下,确定可以拉入圈子的人选。

「侯缺官员的拜帖,还请文长先生帮我写信回复,就说我苏泽人微言轻,无法帮他们谋官,请他们去吏部吧。」

对于这些找门路的官员,苏泽也是客客气气,人家找人帮忙,你可以不帮忙,但是失了礼数反而就结仇了。

交代完这两件事,苏泽拆开了来信。

第一份是国子监司业沈鲤的来信。

沈鲤自然是来信感谢苏泽的。

苏泽让那些穷苦出身的贡监生做了《乐府新报》的采风使,用《乐府新报》作为酬劳,一开始的时候这些贡监还不乐意。

但是很快《乐府新报》就在京师供不应求,他们分到的份额拿到手就能转卖一笔钱,这笔钱已经足够他们在京师花销的了。

《乐府新报》在国子监中也非常的抢手,主要还是这些科举魁星的文章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科举范文,别说是国子监了,京师那些准备科举的人家,都会高价求购新一期的《乐府新报》。

苏泽突然想起来,沈鲤也是嘉靖四十四年的庶吉士,也是从翰林院转到国子监担任司业的,本身也是儒学大家。

苏泽正为下一期的八股版面发愁,沈鲤竟然自投罗网!

苏泽简单写了一封回信,接着又向沈鲤约稿,请他也在《乐府新报》上写一篇八股文。

狠狠的盘剥了一下身边的剩馀劳动力,徐渭又递来一封信。

徐渭有些吞吞吐吐的说道:「这是新任大同总兵戚继光的信,他也不知道怎麽打听到了我在东翁府上做幕,就找人给我来信,请我转给东翁。」

戚继光!

苏泽连忙拆开信,果然是戚继光的亲笔信!

徐渭在胡宗宪麾下做幕僚的时候,和戚继光交情不错。

看完了这份信,苏泽也有些百感交集。

戚继光的姿态非常低,他知道了是苏泽向朝堂推荐启用他的,所以向苏泽写来了一封感谢信。

没办法,大明朝的武将待遇确实低,就算是戚继光这样的名将,如果朝中没人,也是做不成事情的。

最典型就是嘉靖时期,戚继光刚刚入浙的时候,就因为作战不利被嘉靖皇帝狠狠处罚了几次,有一次甚至直接撸到底,最后还是胡宗宪帮他说话,嘉靖才让他戴罪立功,最后官复原职的。

在经历了胡宗宪倒台后,戚继光这些旧部自然和惊弓之鸟一般。

这一次从福建总兵调任大同总兵,虽然官职上只是平调,但是代表了朝堂要重新启用他,也就意味着对他在胡宗宪麾下的过去既往不咎了。

所以戚继光知道了是苏泽推荐他后,连忙写来了这份语气谦恭的感谢信。

苏泽再次叹气,官场就是这样,想要安心做点事情,甚至要比和光同尘的腐败还要难。

胡宗宪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还要投靠严嵩,最后也因为严嵩而被清算。

苏泽提起笔,写下了一封回信,紧接着苏泽又向戚继光约稿,请他将他当年在东南抗倭的见闻写成文章,准备刊登在《乐府新报》上。

好歹要让朝廷知道这些抗倭志士。

苏泽处理完了两封来信,徐渭说道:

「昨日东翁特别叮嘱的涂泽民上门求见,东翁不在就留下拜帖走了。」

苏泽连忙站起身说道:

「拿着拜帖,现在就去拜访涂扶台!」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