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晋王扮猪吃老虎,打了鸡血的李泰!(2 / 2)
「哦?」
挑了挑眉,李治来了一些兴致。
玄武门之变后,皇帝对于亲王丶郡王多有限制,不似此前那般开府建衙,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朝廷。
像王府长史,从四品上;司马,从四品下;掾,正六品上;属,正六品上;主簿。从六品上;史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从六品上;录事参军事一人,从六品上。
还有录事一人,从九品上;功仓户兵骑法士等七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七品上;参军事二人,正八品下;行参军四人,从八品;典签二人,从八品下。
这些都需要吏部遴选,而后由尚书省递交至御前,皇帝亲自允准方能确认的王府属官。
除了晋王司马李敬玄丶随扈李义府之外,晋王府属官都是长史褚遂良同长孙无忌商榷之后任用的官吏,这也是李治为什麽一定要任用一批自己人的原因所在。
「殿下。」
「张文瓘乃是西汉留侯后裔,治书侍御史张文琮胞弟,参加科举,以明经及第,补任并州参军,屡受英国公称赞,知兵理政,颇具才德。」
「高季辅出身渤海高氏,年少时勤奋好学,精通武艺,以孝母闻名,前隋末年曾纠集数千人,参加瓦岗军,武德元年归顺大唐,先为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贞观元年擢为监察御史,因其弹劾大臣,不畏权贵,陛下迁其为中书舍人。」
李义府对于这两人知之甚详,补充道。
「好。」
李治听得眼睛直放光,一个张良后裔,一个事母至孝,二人都文武兼备,有他们二人任王府典军,晋王府的护卫力量就不用担心了。
「殿下。」
「还有两名从五品上的副典军,十六名执仗亲事,十六名执乘亲事。」
「臣以为从军中挑选身家清白之人为最佳。」
李敬玄补充了几句话。
「言之有理。」
小手摆了摆,李治直接放权:「王府副典军人手,由你挑选。」
「至于执仗亲事丶执乘亲事及三百三十三名亲事,待张文瓘丶高季辅到任后,交由他们负责。」
「届时再行报之兵部,一应甲胄兵刃丶粮饷均由朝廷负担。」
他这个晋王拢共一千户食邑,素日里做什麽事都得抠抠搜搜,远不及李泰丶李恪身家厚实,像这些朝廷在册的王府官员丶护卫,自然不能自己来养。
「是。」
李敬轩立即应声,连忙记下了人名。
「义府兄。」
「我记得你是贞观八年被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表荐为门下省典仪,后又得到刘洎丶马周的举荐,改任监察御史,这才成为了本王的随扈。」
「可愿入王府任职?」
突然间,李治看着李义府,问了声。
李义府真正的官职应是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然后又领了亲王随扈这份散职俸禄。
「殿下。」
「臣任亲王傅,还不够格吧。」
微微一怔,李义府有些犹豫的回道。
亲王傅可是从三品下的官职,比之从四品上的王府长史还有高出整整三个职衔。
别说他只是一个监察御史,就算是御史中丞恐怕都不够格。
「嗐!!!」
迎着他的目光,李治摇了摇头,解释道:「从贞观年间起,朝廷再没有任命过亲王傅一职。」
「不过,东宫有太子洗马一职,主要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为正五品上。」
「本王亦可向父皇要一恩典,设晋王洗马一职,司掌晋王府一应典藏书籍。」
「多谢殿下。」
李义府心神一动,连忙行了一礼。
正五品上的晋王洗马,品阶只在晋王长史丶晋王司马之下,不可谓不权重。
更重要的是晋王李治愿意为了他去找皇帝,新设立这样一个王府官职,他又怎能不感动呢!
「好。」
「那就这麽定了。」
面带微笑,李治结束了这场王府夜谈。
同一时间,魏王府陷入了欢声笑语中。
「哈哈哈哈!」
身形臃肿的李泰端坐上首,开怀大笑:「尚书左丞今日此举可谓是妙极!」
「东宫苦心孤诣算计如此之多的都督府,到头来不过是为本王做嫁衣。」
「纵然太子有四大都督府在手,那又如何,不过是十万人。」
「关内道府兵26万,本王只需要掌握了长安,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这十万人拦在外面。」
「殿下所言极是。」
杜楚客丶韦挺丶刘洎丶苏勖等人同样笑意盎然。
「殿下。」
秘书少监萧德言忍不住开口道:「蒲州刺史丶商州刺史已经换成了我们的人。」
「要不了多久,两州府兵就完全被我们控制,进出中原丶江南的要道牢牢把控在我们手上。」
「只是这样一来,委屈了河东郡王。」
『欣儿!』
摆了摆手,李泰不在意道:「无妨,回来就回来吧。」
「左武卫将军离开长安已有三月之久,太子仍然没有消息,这未免让人怀疑。」
魏王府功曹参军谢偃出言道。
『咯噔!』
在场其它人脸色微变,李君羡可是百骑司统领,他的下落不明可不是一件小事。
「诸位多虑了。」
谁知,魏王李泰完全不在乎,嘲讽道:「孤的大兄喜爱突厥玩意,成日里在东宫着胡服,习胡舞,此前就被父皇多次训斥,这一出了长安,来到草原,难免故态重发。」
「浩瀚广阔的天地间有太多他能玩的东西了,他还不得玩个高兴。」
「李君羡手中又没有父皇的诏书,不过是口头言语,怎麽奈何的了他?」
「呃呃!」
顿时,在场众人都回过神来,不禁觉得魏王言之有理。
「现在最要紧的事是抓紧准备,我们的命已经捆在了一起。」
「还望诸位通力合作,支持本王上位。」
「他日,本王若登九五,必不负诸位。」
魏王李泰赫然起身,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大有效仿李世民之举的前兆。
「请殿下放心。」
「臣等一定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
在场群臣齐齐出声,一个个脸上充满了热情。
(本章完)
↑返回顶部↑